2008年5月5日晚上十點,拖著有點累的身軀,看著手上09:16和17:00的高鐵車票存根聯,我今天又完成了一項自我的挑戰,而這項挑戰並不便宜,有時不免自嘲花錢買罪受,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不得不的挑戰。 雖然在學校教書,也是不斷地惕勵自己必須在專業能力的市場上有所區隔,在過去我只鎖定國家級的專業證照,並未嘗試向國際證照邁進,故雖已考取專技高考工業工程技師、工業安全技師、工礦衛生技師(忝為榜首)與勞工安全衛生甲乙級相關技術士,但一顆不敢安逸且躍動的心仍難蟄伏。 在不經意地分析各管理系所課程中發現,專案管理已經是一門常見的課程,所以我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課程,發現有這種專案管理師的證照,不僅有好幾種學協會,也有好幾個輔導機構,我很慶幸自己最後有選對長宏來協助我(差一點選到別的輔導機構)。在東海推廣部的課程說明會快結束時,我想都不用想,記得我是第一個衝上二樓去繳費的,因為我知道我今天所擁有的,都是來自於昨日的辛勤付出與努力,所以今天的付出與努力,都將在明天會加倍回收,不管在教學、服務、研究以及個人的成長與績效呈現上。 從2008年3月9日開始上課後到現在,長宏的教學與服務方式讓我有不同的感觸,沒看過有這樣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連南陽街補習班也沒有這樣服務的,這樣的體驗也對我的未來的教學將會有所觸發與幫助,例如從小到大,唸書很少預習過,在這裡第一次難得體會「預習」、「認真聽講」與「複習」的效力;再者有輔導教練在旁提供經驗,減少很多冤枉路,也減少摸索的時間;然後網路的線上學習與複習演練也提供全天候的進修管道,所以未來我也希望將這樣的學習模式複製到學生其他的學科考照活動上,藉由多管齊下的方式協助學生取得好成績。而長宏在整體的教學、服務跟數百萬的線上互動學習與對細節的用心,讓我很難得對此次課程所繳的學費是心服口服也沒有話說,難怪長宏會紅到香港去。有用心,有績效,人家就會尊重,我想這也是另一種的台灣之光。 從2008年3月9日開始上課後,我盡量要求自己要按照長宏的要求,但是由於系務繁忙加上還很貪心的去CPC上專利工程師的課程與電腦技能基金會的證照考,這期間還缺課一次,大致而言課程跟的不是很理想,致最後全班的結業成績是倒數的44名。故下定決心開始準備與衝刺約花了三個星期,當然每個人的準備習慣不同,只能參考,茲將心得野人獻曝如下。 1.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聽從在專案管理領域專家的指導來學習,自己不自作聰明,也就是聽過來人的經驗,像我一定仔細看過每一篇考取心得的準備方法,找出大家一致且最強調的學習方法,並聽取老師及教練的建議,以避免走冤枉路。 2.盡量簡化:了解學習方法與建議後,如何簡化上課資料,避免頭昏眼花是很重要的,我完全是以44張子流程的撲克牌為準,因為44張子流程上面就有心智圖的ITTO,所以我就把心智圖收起來以免增加負擔,再把9大知識領域的上課講義慢慢逐一看熟,並做章節測驗題目,最後會有很多自己的重點與心得,再抄在撲克牌上面,當作是小抄,當然字要小一點。我常提醒自己如何在考試前數小時,能再把記憶恢復,不然平常念的很熟,考前卻無法喚醒記憶,也是惘然。這樣的方式雖是比較花時間的,可是還算紮實,因為我得的是一個專案管理的整體觀,而非片段地只記住講義的內容而已。 3.不斷複習:準備時,常有的感覺是唸了前面,忘了後面;唸了後面,忘了前面,實在是很苦惱,當然隨著複習次數增加,對內容會越來越熟悉。 4.跟共好團隊聊聊天:從小到大的唸書與考試多半獨來獨往,準備時難免有時候還是會讀到很苦悶,或根本唸不下去,這時候跟教練或是團隊成員聊聊天,交換一下心得,心裡會舒坦許多,也能夠更有動力。 5.線上學習的關聯圖是將專案管理來龍去脈更深化的工具,可惜我只有看幾遍,如果時間足夠,事實上應值得再好好研究一番。 6.不鍍金:在受訓期間所有長宏給的訓練教材或是其他歷屆共好資料已經很足夠了,再唸其他書就變成做學問了。 讀了幾十年的書,多是孤島式的學習,品管是品管、人資是人資,第一次可以將各種學科做整合,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學習經驗,也讓我對專案管理更有整體觀,經由此次的訓練也慢慢內化到自己的工作上,其實在受訓期間,我就很自然地將專案管理的部份理念淺移默化運用在我所主辦系上於5月23日所舉辦的全國產業管理創新研討會上,我覺得有學過跟沒學過專案管理,思慮與周延多少還是有所差別。 參加這個班,看到許多有成就的、優秀的前輩們還是孜孜不倦地再學習,除了讓我佩服許多人的好學精神外,更讓我了解台灣這塊土地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因為有一群人真的很不錯,也很努力。很可惜我未能多認識更多人來向他們學習。 我會向我週遭的同事與學生們推薦長宏的專案管理,也希望日後自己在專案管理的知識上能更精進。我已經開始進行專案管理的推薦了,歡迎至我系參觀http://www.ie.hit.edu.tw/ 最後十分感謝卓勳教練的叮嚀與協助,難得讓我又回到小學生的年代,時時被提醒,實在是很歹勢。還有與明智大哥、貴賓、青陽、賢奇兄、瑞豪、玲華小姐、佑中小姐、冠吟及敏曄的有緣,也許是平常話講多了,在東海上課時比較少說話,所以感謝大家對我的包容。這真是一個奇妙的相遇,希望能繼續共好下去。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