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N/A   邱智清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邱智清
班  別 東吳長宏第四十七屆台北班PMP培訓專案10/10/16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10/12/6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26/46=57%】

1.南陽街的填鴨工廠, 還是lean 6 sigma process?

2010年10月初決定取得PMP證照時, 我曾花了一段時間研究美國與中國的專業人員的PMP 考照人口與錄取率的統計數據, 還有準備考PMP的參考書目與應試策略.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在2008年6月所發布的數據, 過去10年(1998-2008), 中國有超過60萬人, 接受專案管理的相關培訓, 超過5萬1千人, 報考PMP, 然而只有3萬3千人 左右取得PMP資格. 在美國的專業人士通常要經過6個月以上的準備, 將Rita Mulcahy 的PMP® Exam Prep 與PMBOK唸過3次 並做過一堆考題之後, 才有考上的機會. 在美國擁有十幾年專案管理經驗的老鳥, 第一次考試槓龜, 是很正常的事. 基本上, PMP是美國講究法治, 科學, 邏輯與實事求是的民族性的產物. 為什麼一家在台灣的PMP培訓機構, 可以號稱在結訓後一個月內, 達到90%以上的錄取率(還沒有看過任何一家美國本土的PMP培訓機構如此宣傳其錄取率). 浮到我腦海的第一個念頭是, 這又是一家南陽街式的填鴨工廠嗎?

2.考取PMP之後, 我對長宏的看法
由於好友曾經參加長宏台積電南科的培訓班,並在結業一個月內取得PMP資格,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 我還是自費報名北47屆的培訓.

回首六個星期的培訓過程, 與之後閉關唸書到考取PMP的經驗, 我才赫然發現 以lean 6 sigma來形容長宏的PMP培訓策略, 一點也不誇張. 以一個曾在美國前三大企業待過的從業人員觀點來看, Roger 並不是全美排名前十大管理學院的研究所畢業, 沒有喝過洋墨水, 也沒有在全美排名前500大企業服務的經驗, 卻能夠根據台灣人的文化與思考邏輯, 設計出這一套以美式企業文化為內涵的PMP訓練方式, 讓不是以英文為母語的台灣人能在3個月之內, 90%以上考取PMP, 長宏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成功企業案例.

如果以學員所考取的PMP證照為最終的交付標的, 從收到教材到考取PMP證照,長宏所做的任何一個流程都是為這個目標而精心設計. 大部分來長宏上PMP課程的同學都是積極, 主動而且有強烈的事業企圖心. 學員的身分從企業的中堅幹部, 高階主管, 到上市上櫃公司老闆, 大學教授, 政府高級文官, 到軍隊的指揮官都有. 然而, 人往往會因為工作壓力與過勞而在培訓的過程中, 而產生學習績效不穩定的情況. 上課第一周就積極的促成各組成立讀書會, 指派志工性質的教練監督組員的學習進度並提供諮詢, 實際上就是擔任品保兼品管的角色. 200題達到70分, 才可以去考PMP, 實際上就是經品管後的validated deliverable.

就學習教材而言, 無可否認的, Rita Mulcahy 的PMP® Exam Prep是一本準備PMP考試的聖經, 然而長宏的IPECC流程圖與42子流程的拓僕幾何, 以圖像的方式, 無形中就解答了若干PMP考題, 這是PMP® Exam Prep所沒有的特色. 總共460頁的第四版PMBOK, 即使是中文版也是非常具有催眠效果, 長宏教材的內容, 則是PMBOK的去蕪存菁, 學員完全理解後, 除了可有效應付PMP考試外, 如果自己有企圖心 而且管理階層也有意願與資源將美式專案管理文化變成本身組織的企業文化, 長宏的教材設計與授課方式是達到上述兩個目標的force multiplier.

為了有效縮短學員花在準備英文專案資格證明的時間, 長宏的線上履歷工具, 再加上教練的指導, 其他非英語系的PMP應考者通常要花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去翻譯與修改自己的專案履歷. 而長宏的學員, 準備個人專案英文履歷到教練審核通過所花費的總時數, 最多不超過1星期.

就學費與時間的成本與效益比而言, 在台灣花將近2000美金與三個月取得這張證照似乎是昂貴的. 可是在美國, 通常2天的課程就要1450美金, 而且通常要花半年準備考試與個人專案履歷. 即使有碩士以上的學歷, 考PMP槓龜兩三次是正常的. 如果以這個觀點來看, 我比大多數的美國PMP考生以不到1/2的經費, 並節省3-4個月的時間, 一次就考取這張證照.

3.個人的準備經驗
基本上, 我的經驗並不是最佳範例. 在北47屆第六組的成員中, 我是資質最魯鈍的, 花的時間比其他組員多出數倍. 其他組員在第二週就能默寫42個子流程, 我到第六週還背不起來. 長宏建議4天煮開水, 不過我煮開水的地方似乎是在玉山, 而不是台北盆地, 花了兩個星期才煮開. 最後是總複習結束後, 每天早晚疲勞轟炸式的看eLearning超過一星期, 到第7周看過講義超過十遍後, 才轉變成腦中的長期記憶. 就我的應考經驗, 在完全理解42子流程的ITTO與講義內容, 並融會貫通後, 背下若干重要的ITTO(品質, 風險, 人資, 採購….) 對於解題還是有極大的幫助. 在美國前十大企業待過的人, 面對PMP的若干情境與道德題, 有時候只是潛意識的反應, 因為那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不過這是一般台灣企業的從業人員在職場上所沒有的經歷, 而長宏的教材與授課內容充分的補足了這一個美式與本土企業文化的鴻溝. 因此就PMP考試導向而言, 我認為長宏的教材設計與培訓策略是成功的.

最後在考試的前一天, 人難免會有緊張與焦慮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我考前連續兩天跑去爬法鼓山與吹海風. 如果體力很差的話, 我建議考試前一天去泡溫泉, 然後好好睡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