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徐國偉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徐國偉
班  別 東吳長宏第四十三屆台北班PMP培訓專案10/7/3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10/8/11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5/51=10%】

專案管理on line
進入公司的三年當中,除了一般事務性工作外,也陸續參與了幾個專案,例如「廠區薪酬優化」、「集團內部講師培訓」、「後勤事務流程再造」、「規章梳理專案」、「企業EMBA專班」與「大陸廠區績優幹部來台參訪旅遊暨尾牙領獎活動」等等,雖然在各個專案當中扮演的角色與職責各不相同,但是都給我一個相同的感覺,那就是程度不一的「害怕」,例如害怕專案執行失敗、害怕專案沒有產出、害怕專案無寂而終、害怕專案成果不符合利害關係人期望等等。

而這樣情感上的「害怕」感覺,最主要的還是來自於理智上的「不知道」:
我不知道要如何進行需求的分析與追溯,並且有效管理?
我不知道要使用何種工具、方法或技術,去規劃並管理專案?
我不知道要如何進行時間、人員、成本的管理與監控?
我不知道要如何進行風險的辨識、分析與回應,並展開回應對策?
我不知道專案的工作如何展開與指派,以及如何界定完工的品質?
我不知道當專案執行當中發生變更時,要如何審批變更及管理?
最糟糕的是:我不知道「我還不知道什麼?」?

其實不論大人或者小孩,這種理智上對於所處環境的未知或不瞭解,必定會引發程度不一的情感與生理上的回應,例如害怕、憂慮、緊張、失眠、燥鬱等等。

以筆者大女兒為例,今年初,由於她預計7月份的時候要去念幼兒園,為了要培養她獨立不依賴的性格,我和太太開始計畫訓練她晚上獨自在另外一個房間睡覺,剛開始執行的時候,我們都會在房間開著小檯燈讀著自己的書來陪伴她入睡,剛開始執行的時候都很順利,平均僅需要大約15分鐘的陪伴時間,就可以等到她閉著眼睛、吸著大拇指入睡後,我們才關燈離開。

但是,最近這1個月來,我們發現她的眼睛總是張的大大的、不肯入睡,問她為什麼不閉上眼睛、趕快睡覺?她總是回答:睡不著或是還不想睡,儘管白天沒有午睡並且玩得很累。
後來經由筆者應用問題解決手法:「要因解析」,經由一次要因、二次要因的層層解析,加上太太的細心誘導,才瞭解原來是我們的關燈導致房間黑暗,讓她害怕。

知道「怕黑」,那事情就好解決了是吧!我們就跟女兒說:「這個房間白天的時候,你都跟弟弟在玩積木、辦家家酒,有什麼好怕的呢?」,她說:「可是那是白天,我看得到所以不害怕,但是晚上我看不到,我害怕會有怪獸出來咬我」。

天哪!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沒想到我從廠區出差買回來的DVD(迪士尼/皮克斯動畫:怪獸電力公司)居然成為殘害孩子幼小心靈的兇手。

此時問題解決手法,已然派不上用場,因為我找不到消滅孩子心中怪獸的「對策」,唯一的「對策」就是IKEA的小夜燈與父親的陪伴,儘管「對策實施」的時間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與上述例子不同的是,筆者知道要如何對付自己的害怕。我開始上網搜尋並閱讀「專案管理」的相關文章,並且在公司的支持下,參與了長宏的PMP(註1)的認證培訓,從一開始的陌生、害怕、充滿好奇到概念性的通盤瞭解後,才明白專案管理其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

因為PMP的專案管理體系,它是由一套系統性的知識架構而成,它為跨領域、跨部門的複雜任務,提供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監控模式,並且有效利用科學化的管理流程與工具來降低出錯的風險。

它類似經濟學中的模型理論(先預設基本框架,不斷增加條件的經濟分析法),透過系統性的知識建構(註2),我們才可以從專案管理的五大生命週期當中,採用9大知識領域的認知切入與分析角度,來建立自身的解釋或預測基礎,進而主動積極的有效管理各種專案現象,確保專案順利執行。

其實,PMP的專案管理體系,其目的就類似我們所熟知的公司經營管理體系,例如「內部控制體系」、「ISO 品質管理體系」、「OHSAS環境管理與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等。換句話說,它也屬於公司治理的一種指導及管理機制,透過這樣的統一規範、以及相同的認知基礎,我們得擁有處事的共識與溝通的默契。

例如,當公司的採購人員被告知要被稽核的時候,採購與稽核雙方已不需要再針對稽核的內容與範圍進行確認,因為「採購及付款循環」中的各項作業環節,例如請購需求的產生,詢比議價、選擇供應商、採購單處理、招標、合約審查、驗收、發票驗證及付款等,都含括在稽核範圍內。

而透過這樣的經營管理體系,讓我們在各地的廠區或行銷據點,得以在相同的指導及管理機制下順利運作,就像高階主管所說的,當問題解決的DNA成為公司同仁血液中的一部份時,你會發現事情推動起來相當的順利。期盼有一天專案管理的手法,也能如同問題解決手法一樣,成為公司同仁血液中的一部份,透過這些專案管理通則,讓專案的執行可以有歸結、依循或審批的標準,那時才是真正的「專案管理on Line」。

註1:PMP為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的簡稱,由PMI(美國專案管理學會) 於 1984年開始施行之資格認證,在世界大部分國家或地區皆承認接受。
PMI所開發的專案管理知識體系PMBOK,分為9個知識領域,即:範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採購管理、風險管理和整合管理。

註2:「系統性知識」指的是專業知識的總和,它主要分成五大程序:啟始、規劃、執行、監控與結案。以及九大知識領域:整合管理、範疇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採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