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的工作實屬技術職,軟體設計師只需考慮0與1的問題,沒有模糊地帶只有做的到與做不到,然而現實面卻並非如此。
工作五年,覺得專案風險可由自己所掌控,品質也是,範圍、時間及成本都是由自己所運用及掌控,工作十年,接觸的專案類型多元化了,漸漸發現除了技術是自己的外,其他外在條件似乎皆不盡人意,然而想在專案管理上更為精進,卻又無法下定決心,直到支持我背後的那雙手,推了我一把。
有一天,老婆問了我一個問題:「若有一女生主動暗示你可以再進一步,我將會如何處理。」
當時我的回答是,對於一個一整天坐在電腦前十小時以上的人來說,我是不會考慮這種不可能發生的事。
結果老婆說:這只是個假設性的問題,為什麼不能討論,這也是屬於風險的一種。
頓時之間,我發現原來專案管理離我原來是那麼的近,老婆沒上過專案管理,也明白假設就是一件在事情尚未發生前的風險評估。正如Roger所說的,考上不是一種結束,而是另一個責任的開始。以前不知不代表以後也可以不知,既然自己有心在專案管理上更為精進,確實必須好好調整心態,且靈活的應用在生活上、工作上,否則這一切將失去所有學習的義意。
專案管理的領域對我來說,實為痛苦卻又必須,所以我總在矛盾的心情前進著,冀望這份矛盾能夠化成另一份正向的結果。最後,感謝長宏、感謝教練、感謝同學們的支持、更感謝我的另一半,在我學習的過程中及最後考試的日子不斷的引領我前進,也期望自己能在管理的領域中找到興趣,進而更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