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臺灣北區電信分公司 陳啟泰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中華電信臺灣北區電信分公司 陳啟泰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p align="center">
共好精神 - 重新考上PMP的關鍵成功要素
(兼論考上PMP後近期內最想做的幾件事)
長宏北69班陳啟泰學習心得分享
05. 25. 2012
睽違近兩年,最近重拾書本,並於今年(2012)三月底加入長宏管理顧問公司開設的PMP台北69期班準備PMP考試,很幸運地於5/14通過考試,距離4/29結業剛好15天,距離5/6總複習完成則只有8天,且成績不俗,也讓全班的錄取率在結業後第15天達到50%,羨煞了不少同事與同班同學。
在部分同班同學的眼裡,我的表現應該是那種很強、一定會考過PMP的那種高手,殊不知其實我考過三次PMP,且第二次失敗對我的自信心打擊很大。
考上PMP - 一個自信心重建的過程
其實我很早就與PMP結下了不解之緣。1998年五月我赴美國鳳凰城攻讀碩士學位,到校那一天我在學校行政大樓擺放各式表單的桌子上第一次看到PMP的DM,那年年初台灣第一位PMP熊培霖博士才剛在美國取得PMP證照。我有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的學姊畢業後進入Honeywell任職不久,就因工作需要自己進修考取PMP證照,並且鼓勵我去報考這張國際重視的黃金證照。但我一直到回到台灣並且等到熊博士創立中華專案管理學會(NPMA)及美商博鴻(PSIG)台灣分公司,引進專案管理的制度與教學後,我才正式於2004年開始正式接觸到PMP的課程,當時PMI出版的專案管理知識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Guide, PMBOK)還只是第二版。
從小我就不是特別會念書,高中還一度留過級,且曾經因數學考零分被所就讀的高中從理工組踢到社會組去。考大學時原本被師長視為大黑馬的我最後也失常高分落榜。還好我個人興趣廣泛又不排斥英文,父母在1990年代初那個台灣股票指數上萬點的時代透過投資理財為我累積了不少學費,趕緊在我於國立屏東農專(三專)畢業後把我送到美國去念大學,在天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曾任教的U. of Wisconsin – River Falls念完經濟系取得人文科學學士後,我很爭氣地擠進了在全美國際商業領域排名第一的Thunderbird, the American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攻讀碩士,這個學校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 & the World Reports)的全美研究所排名裡將近20年都是國際商業領域排名第一的名校。2000年學成回國後我又基於工作需要,在無人看好的情形下於2005年考進了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電機系攻讀我個人第二個學士學位,並於8個月後順利考入當時人人稱羨的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雖然有些工程科目成績不是很亮眼,也比同班同學較晚畢業,我仍於2009年2月正式取得電機工程學位,並於同年年底通過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資訊與科技管理學門的考試。這樣的程度與順遂的後期成長過程使我自己都不相信有一天會考不過PMP。
我第一次考PMP是在2005年PMBOK即將改為第三版前。我是在2004年先去熊博士負責的美商博鴻(PSIG)台灣分公司上第二版的PMBOK。熊博士不但是台灣第一位PMP,當時也是PMI-Taiwan 與NPMA第一屆與第二屆創會理事長,所以我不會因後來加入長宏的課程就那麼不厚道地批評其他教學機構的授課是亂教,各位台灣的PMP們千萬不要忘了若沒有熊博士與當初台灣第一批PMP的苦心引進與努力爭取,今天的華人世界是不會有所謂繁體中文版的PMBOK,PMP考試也不會有繁體中文作為輔助語言。當時我是在PMBOK改版前被同學慫恿下去考的,我也知道在準備不足的情形下是不可能考得上的,如果考上純屬運氣好。也許有人會問我當時是否錢太多,其實也不完全是如此。畢竟我剛出社會就在半外商的私人電信公司任職,出社會頭四年就因優異的工作表現加了三次薪,平時每次請款給國際海纜組織或衛星公司金額最少都是20萬美金起跳,區區幾百元美金當時真的沒放在眼裡,所以沒考過也不會傷心難過,就當花錢去體驗一下甚麼叫做PMP。
但第二次沒考過PMP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2009年底,我挾著公費考試金榜題名的超高人氣回到前述的博鴻重上PMP的準備課程,並自己悶著頭去讀英文的第四版PMBOK與Crosswind的參考書半年。仗著自己英文好與擁有留美管理碩士學位,2010年7月15日我再次向PMP考試叩關,卻打了一個大敗仗。這次的打擊就不一樣了,不但把我的自信心一下子從雲端打下谷底,也讓我整整近兩年不敢再高調談論重考PMP之事,我甚至懷疑自己不適合去考任何國際性的證照。還好三個月後公司內部的升資考我在屬於我的level中的2,000多位競爭者裡脫穎而出,成為全中華電信該層級141位通過升資考的員工之一,並於2011年獲頒傑出基層員工初選獎,不然真是虧大了。我不是在炫耀自己的豐功偉業,與社會上真正有成就者相比,這些還不算什麼。我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兩件事:一、重考就像專案管理所說的「重工」(rework),那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光是要鼓起勇氣重拾自信與書本就工程浩大曠日廢時,尤其像我這樣近期亮眼的學經歷,前次PMP考試的失敗對我個人的自信心當然是一個很重的打擊。我這次考試前教練與Roger老師都知道我得失心很重,患得患失,這除了是即將出國前的時間壓力外,最主要就是重建自信心有時並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光是心理建設就花了很多時間與努力,若沒有家人的支持與同窗及師長、教練們的鼓勵,根本走不出那個陰影(我知道很多人從我的外表是看不出來,那其實是我刻意在壓抑,因為我很清楚恐懼感是會傳染的,我絕不能把這種恐懼散佈出去給同班的同學;相反地,我期許自己這次重新叩關能成為後進學弟妹們的榜樣,我必須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勇氣與樂觀的代表,而非是一個恐懼感的傳染源,唯有克服自己的恐懼,才能對比我晚上場的同好們產生正面激勵的作用);二、不要自以為自己很厲害,PMP的考試通過與否,與應考者之前的學歷、工作經驗及外語能力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我前次的失敗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與不良示範。
前面說過我不會因後來加入長宏的課程就那麼不厚道地批評其他教學機構的授課是亂教,但長宏以外台灣各主要的PMP教學機構或短期補習班都有幾個特色使其學員在考場上的整體表現不能與長宏的學員相提並論。首先,包括資策會、交通大學與我之前去過的博鴻等教授PMP考試準備課程的機構,其學員們並沒有很綿密的同儕團體(在長宏稱為「共好團體」)。雖然他們也有名片交換與班級通訊錄的製作與傳送,但同儕組織相對鬆散,讀書會因各學員程度良莠不齊效果不佳,更沒有密集的讀書計畫建議與教練輔導。其次,長宏以外台灣各主要的PMP教學機構或短期補習班之教材與教學方式沒有文圖並茂的彩色Input/ Out 圖((I/O圖)與ITTO關聯圖。學員自己必須有能力整理與內化PMP考試的重點與專案管理的相關觀念.。說得難聽一點,如果把長宏的學員改送到其他教學機構去準備PMP考試,後果不是失敗機率大增而已,而是大部分根本考不上! 這句話或許說得很重,但絕非危言聳聽,因為這是我個人的親身經歷。
共好精神– 我重新考上PMP的關鍵成功要素(KSF)
一定有人很好奇,那又是什麼讓我在荒廢了將近兩年後才重拾書本竟然可以在總複習結束後8天就考取證照,到底秘訣在哪裡? 其實說穿了無他,就是同班,尤其是自己小組充分發揮了「共好精神」,同學們互相鼓勵與提醒弱點,也彼此協助解除學習過程中的疑惑。
前面提到,在長宏同儕團體有個特別的名稱叫做「共好團體,」,這種團體可大到把全班同學與老師及教練包含進去,也可以小到只有自己的小組當成員,但特色就是訊息的分享、彼此加油打氣與互相解除學習上的障礙。在長宏上過課的學員都知道,在第一次模擬考後開始,大家就要各自針對自己的弱點部分加強,也就是進行所謂的「長宏心法」以強化原本不清楚或不熟的重要觀念與知識。這個過程不僅耗時辛苦,更讓人沮喪的是即使你花了時間,下次練習卻仍做錯類似的題目卻還不知自己的觀念到底是錯在哪裡,除非你把答案與題目硬背下來,否則你再做10遍結果也一樣,而且這樣做也沒有太大的意義。然而有共好團體的存在,學員透過彼此互相討論釐清不清楚的觀念與許多原本自認正確的迷思,卻使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功力備增,也節省不少走冤枉路還百思不得其解的時間。尤其是看到隔壁第二組(老鷹隊)的同學,個個都畫押要在總複習後兩天的5/8上考場,個個都像top gun 的海軍飛官一樣,信心滿滿充滿鬥志,我再一次告訴自己「對,就是要像他們一樣,我也要做強者,不能因為摔過一次飛機就不敢再飛上天!」在我上考場的前一天下午,我們小組(第一組野心隊)還重新一起於我所服務的公司之會議室裡再做一次100題模擬考並共同檢討,讓我再次發現自己一些依然存在的錯誤觀念,受益匪淺。可以說這種共好精神的發揮,是我這次成功叩關的關鍵成功要素(key success factor),心理除感激還是只有感激。
我考上PMP後近期內最想要做的事
考上PMP後大家不外乎會去做幾件事,包括好好休息一下或慶祝,也有同學已很積極地在累積PDU或撰寫心得,而我則計畫在近期內做以下幾件事:
再一次向家人與長宏北69班的所有師長、教練與同學們說聲感謝(雖然我們從四月底開始就說過很多次,還寫過好幾張感恩卡),不論形式,也不介意用什麼管道或平台,謝謝大家陪我走過這段時間,成功摘金。
利用出國前最後這兩個月的時間好好把英文版的PMBOK再讀一讀。雖然我有鼓勵同學們上實際考場時答案選項一定要看英文以避免不同翻譯造成的誤解。不過我們自己也知道,當初為了求快,不論是準備考試或實際在考場上考試,大家還是很大程度上倚賴繁體中文的翻譯,並沒有真的好好去讀英文版的PMBOK,其實這是不利於我們的國際競爭力的。既然要提升自己的國際爭優勢,就應該在考上PMP後多利用時間好好讀一下英文版的PMBOK,而不是把一切還給老師與補習班,到頭來還是拿老方法在做專案,如果是這樣,那這張證照的取得就真的只是我們在自己的履歷上鍍金(gold plating)而已,枉費我們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學習專案管理相關的知識與技巧。
開始撰文分享自己多年來在資通訊服務業的專案實務經驗與教訓,尤其是能與我們所學的專案管理知識、觀念及技巧相互映的實例,讓有興趣加入資訊或電信產業的後進們少走一些冤枉路。當然這是中短期內的自我期許,未來長期我計畫進一步分享我在國外的所見所聞,介紹世界各種進步的觀念與周遊列國的經驗,範圍不侷限於專案管理的領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一起擴大國際的視野,提升我們台灣PMP的國際競爭力。
開始計畫結交各種具備「跨領域」專業知識的PMP,例如同時具備工程與商業管理學經歷的專案經理們,透過各種社群網站與網路社交工具交流如何建立跨領域專業能力的經驗分享,以及了解在各行各業的實務上跨領域的專業知識對專案管理工作到底有何正面的影響。
強化自己的談判技巧。我才剛考上PMP,都還沒正式拿到證書,就被直屬長官派去我們公司的訓練所上一整天的談判課程。那是去年底長官就計畫好的派訓課程,但我個人因為工作與準備考試之故,一直沒有時間參訓較早開設的幾個梯次。我們知道專案經理在專案從起始到結束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溝通」上,我有點遺憾在讀管理碩士時沒有去修談判的課程,我計畫在這次出國念書前把那本全書大約只有160頁卻號稱談判聖經的「哈佛談判術」讀一遍,並寫一篇短文介紹與分享這本書給長宏的新科PMP們。
願以上分享能與各位同班的同好、長宏PMP班的後進學弟妹、相關師長及教練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