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陸敬仁
班 別 長宏第一屆台北班PMI-ACP培訓專案14/06/28 (本梯次限長宏PMP)
PMI-ACP考試通過日期 2014/7/25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8/36=22%】
|
陸敬仁 考上 PMI-ACP 心得分享
長久以來如何縮短專案時程,更快速地將商業價值交付給user side一直是IT單位追求的目標。在許多方法中,增加人力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有個致命的缺點,它會造成IT組織的膨脹與過度肥大,同時有所謂”人月神話”的迷思。一旦人手增加的效益飽和後,無論再增加多少人皆無法收到改善效果。有鑑於此,我們除了在人力的增加外,努力方向一直著重在系統架構及流程的改善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導入。藉由SOA的優點,我們在新專案上可以reuse過去專案開發過的元件(service),在某種程度上可縮短專案時程。
儘管已投入這麼多努力及改善,IT單位依然被詬病專案時程太長無法及時滿足user side的需求。除此之外,我們在專案管理的制度與流程十分有PMP的味道,同時為了確保品質,相關的分析、設計、測試及佈署流程十分硬且heavy,因此user side常投訴抱怨IT的彈性很差。當需求因外在環境改變時,IT不容易做出相對的調整,或者是太晚調整。
對我們而言,Agile專案管理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新方向。過去我們的改善策略大多侷限在新的技術及架構上,從來沒有從PMP的”古典專案管理”思維跳脫出來,思考不同的專案管理方式與手法。
相信我們可藉由Agile的continuous and incremental delivery與MMF(Minimum Marketable Features)概念迅速滿足user side,我們的user可以在短時間內先得到最要重要的功能與價值,不用耗費多時等待全部的功能ready。藉由adaptive planning,IT不再是硬梆梆的,可以迅速修正計畫反應變化。最重要的是我們所重視的quality並沒有因為採用Agile就被犧牲,Agile有需多practices用來幫助我們確保品質並提早發現問題,如continuous integration、frequ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等等,我最有感覺的部分是frequ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中的demo meeting。在傳統的開發方式,對專案impact最大就是requirement communication gap,因為發現問題時,已經是專案末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修正,甚至造成專案無法如期完成。藉由demo meeting 我們可以及早發現communication gap並修正。user也可藉demo meeting了解與修正需求,不會拖到專案末期 user acceptance test時才提出修正,導致天下大亂。
考取 PMI的ACP是一個了解Agile專案管理不錯的起點。在眾多教育機構中,長宏一直是PMI相關證照的領導品牌。首次知道長宏,是06年還在老東家時,耳聞有家公司來某IT單位開PMP專班並且很快全部的人都考上了。可惜那時我已由該單位轉調到其他IT單位,不然應該那時就已經拿到PMP了。2011回國後決定要考PMP,首選當然是長宏,果然也很快拿到。今年,如同前面所提,我打算考取 PMI的ACP做為了解Agile專案管理的起點,因此首選依然是長宏。
選擇長宏的原因不外乎是看上它完備的的教材、輔考系統、優秀的講師及強大的教練團與共好制度。ACP考試書單有十一本書,我們不須要耗費大量時間一本一本去閱讀。因為長宏優秀的講師已經將它的精華濃縮在講義中,並於課堂上將最核心的觀念傳授。長宏的輔考系統則幫助你了解的實力及弱點,並利用長宏特有的SOP “長宏心法”針對弱點進行實力補強。最後要大推的是強大的教練團與共好制度,透過共好讀書會,我們不必孤軍奮戰,有強大的教練與夥伴做為後盾,大家一起討論學習,互相幫助。在這邊我不但拿到ACP,更重要的是交了不少好朋友。
最後非常謝謝長宏的講師、教練與夥伴們, 能提供了這樣一個讓我準備考試能事半功倍的管道! 同時也十分感謝家人這段時間的支持與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