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9
ProName2=PMI-ACP
Scategory=9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智為 考上 PMI-ACP 心得分享
姓  名 張智為
班  別 長宏第二屆台北班PMI-ACP培訓專案14/08/23 (本梯次限長宏PMP)
PMI-ACP考試通過日期 2014/9/19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7/12=58%】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智為 考上 PMI-ACP 心得分享

我是長宏Agile第二屆學員,張智為。

三年前取得PMP證照,思考下一步要再達成什麼里程碑?今年取得PMI-ACP證照,就是我的答案。

近年「專案管理」一詞風行各地,在我所身處的藥品產業,這股風潮也從國外吹進了國內,依循過去歐美市場的成功案例,專案管理確是藥業產品開發不可或缺的兵器。但這幾年,藥品產業的遊戲規則發生改變(甚至各行各業),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與變動越來越強,UNMET MEDICAL NEED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成為關鍵的成功因素,因此需要高頻率校準產品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在開發過程中愈來越重要。

不同於PMP專案管理強調規劃、控制風險、管理變動、循規蹈矩在規範內按時達成目標,Agile擁有更好的及時應對變化的承受力,也更能快速產生市場價值。在產品開發的實務經驗裡,使用PMP管理快速變遷的產品開發,有時有殺雞用牛刀的感覺,尤其在面對早期產品開發,應付高頻率的範疇變動會是辛苦的負擔,而Agile敏捷式管理,能讓我們擁有彈性應對富變化特點的專案。因此在得知長宏開辦了Agile的課程後,對於長宏的輔導口碑早有認同的我,隨即加入了長宏Agile的行列。

課程開始時,講師專業的講授與活潑的課程設計讓我學習得很快樂,但卻有兩件事情讓我擔心,第一,Agile是全英文證照考試,這對於面對英文沒什麼自信,而且打從離開校園後就沒再接觸過全英文考試的我有些壓力,何況要面對連續120題的英文題目,好在經由Roger老師的說明,讓我明瞭Agile證照考試考得是對於專業知識的理解,考試不會使用艱澀的英文用字,所以個人初始的英文能力不代表最後的考試成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於Agile知識領域有關的英文能力,是可以逐步提升的,因此,在遵循英文長宏心法的幫助下,不但讓我在正式上場考試時,幾乎沒有再看見任何英文生字,也提升了我學習英文的興趣與自信。

第二,Agile是源自於軟工的方法論,不像PMP的觀念已從大型活動、營建領域推廣到各行各業,是成熟、嚴謹且有清楚架構可以去遵循的方法論,Agile的知識體源自許多學派,有不少需要記憶的內容,在學習Agile初期常讓我有捉摸不定的感覺,因為不同的學派知識,會有相同也會有不同的架構觀念,而且Agile強調很多軟技巧,富彈性變化,所以理解起來看似簡單卻也不容易,因此在面對敏捷式管理的狀況時,所謂的「標準答案」便不是這麼容易可以思考得出來。還好,長宏講義集結了各家精華,以長宏講義為主體來學習,加上共好團隊的運作下,與一群好夥伴共同成長,藉由彼此不斷分享,進行團隊學習,深化記憶,循序漸進地預習、複習、練習題目以培養正確觀念的過程,Agile的知識體便在腦海中逐漸清楚成型了。

正式上場考試時,因為過去有PMP考試200題的經驗以及長宏120題模擬考的支持,所以在面對Agile考試的120題,對於如何控制作答時間比較有把握,可以用平穩的心態作答;縱使是全英文試題也不會有太大壓力,因為考題的文字敘述,比預期中直白、也容易理解,所以,考試的過程,只要維持冷靜、保持自信、以穩定的速度作答就好。有努力學習,加上共好團隊的支持,最後拿到2P成績單,讓人很有成就感。

這一路的學習,要特別謝謝專業的講師以及共好團隊,能認識一群共同成長的好夥伴,真的很開心,尤其像仲璜教練(講師),超乎想像地認真負責,在課餘的共好時間,不斷幫助我們釐清觀念與督促學習進度;以及毓真教練和怡琪教練,以榜首前輩的經驗引導我們,釐清我們學習過程中的許多疑惑;整個共好團隊的交流,近乎是全天候進行學習,不分上班、下班、上課、下課,沒碰面的時候就用LINE討論,強大的團隊學習效率,讓我們在短短幾周的時間內,整個團隊就迅速提升了Agile知識,擁有赴試的信心。在全員戰鬥力旺盛的氣氛下,我們完成了全班100%達陣的目標。

能夠運用學習的知識,以及分享知識給他人,才能發揮知識的價值。在取得PMI-ACP證照後,將知識運用和分享到現行的工作中,很有趣,也更有效率。例如在自己的短期專案上大量導入INFORMATION RADIATOR的概念,立即收到很好的成效,對於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變得更輕鬆、容易、直接,也大幅減輕了專案執行中因微小變動而產生的行政負擔。如同Roger老師所說,考上PMP是責任的開始,考上Agile則是改變專案管理生態的開始,我也將抱持著同樣的使命感,從自身的生活與工作環境發嚮做起,讓自己與身邊的人,都能在專案管理的執行能力與知識分享上,持續提升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