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謝佳伯
班 別 東吳長宏第107屆台北班PMP培訓專案_15/04/19_5th版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15/6/15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39/61=64%】
|
朋博法律事務所 謝佳伯律師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一、 前言
工程爭議案件的種類十分多元,諸如工期展延、漏項漏量及契約變更等等,不一而足。作為律師,能提供當事人的協助,除了一般認知的調解、訴訟、仲裁等後端的爭議處理外,前端無論在如何擬定適於本件工程的契約、設計合於承商或業主的作業排程,履約過程中殷實履行契約內容等等,都與專案管理、規劃息息相關,以下分就專案管理、規劃與律師在工程爭議案件角色定位之關聯,作逐一之介紹;另本文亦就目前營建產業密切發展之「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專案管理與工程法律之交互影響,作概略之介紹。
二、 就工程案件之前端規劃、管理而言
工程案件的標的金額龐大、契約期間較長,避免違約一事,對於廠商而言,涉及鉅額違約金的扣罰,對於公司資金之調度與後續經營自有重大之影響;對於業主而言,無論是供公眾使用之公共建設,抑或是私人設施,如期取得工作物合於契約目的的使用收益,使其產生效益,自亦屬重要。
而如何達成上開之目標,則可援用專案管理之知識,例如工期之設計,負責之專案經理人應先就工程之性質、施作難易度、各工項之邏輯關係,作策略目標的先期擬定,調整合適之作業排程,進而得出合理的工期,避免因工期之設計不符實際,無論是導致廠商在履約期間趕工的忙中有錯,或是因如期完工無望而喪失履約意願,選擇「一皮天下無難事」,都非當事人所望。
三、 就工程案件後端爭議處理之規劃、管理而言
專案間的溝通與管理,即如何確保適當的專案資訊在適當的時間,即時的建立、蒐集及發布給對的人,而在爭議處理的過程中,律師將面對當事人、對造、裁判者(調解人、仲裁人、法官)等利害關係人,如何達到為當事人謀求最大利益的目標,則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管理的技巧,將是重要的課題。
例如各個案件的期程安排,律師手上常有諸多不同的案子,必須花時間消化與整理卷證資料,如同多個專案同時進行時,須精準的控管時間的運用,作最有效的期程安排。又,舉與當事人間之互動為例,當事人多非法律專業,如何以淺顯亦懂的表達方式,使其瞭解案件辦理進度,並將裁判者的心證闡釋給當事人瞭解,並持續追蹤當事人對於案件的期望為何,其中,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必須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例如有些當事人習以電話聯絡,有些公司客戶需以正式書函往來,則應視需求擇取適當方式為之,俾維持良好的溝通管道,畢竟,裁判本就有輸有贏,但如何在輸的時候,仍能維持當事人的利益,並使其相信律師已盡了最大努力,則必須透過上開的管理、溝通技巧,始能達成。
四、 BIM在專案管理與工程法律之應用與影響
承前所述,工程案件涉及之標的金額與期程,與一般專案難以等同視之。一般而言,工程專案常面臨兩大難題,其一,2D視圖擬真程度的不足,工程之進行係透過2D平面視圖或施工規範等文件表達建物即將構築之實體,故難以全然描繪出完工後3D面向之樣貌,在廠商施作與設計監造單位提供服務上,容易發生理論與實際上的落差,生有變更設計之必要,並因而肇生工期延宕、施工廠商及技術服務廠商之額外勞費。其二,則是工程資訊交換界面的未臻一致,如此一來,將導致廠商、業主、設計監造單位、專案管理單位等等產生溝通上的斷層,詳言之,設計者靠傳統的圖文媒體表達完整設計構思,若公共工程在同時間同一空間,相關的工種太多,協調溝通會複雜易錯,不同工種所持的圖文依據也容易產生版本不一或空間互斥,排程不順等現象。
而BIM指的是在營建設施(包括如建築物、橋梁、道路、隧道等)的生命週期中,創建與維護營建設施產品數位資訊及其工程應用的技術。BIM技術係一在電腦虛擬空間中模擬真實工程作為,以協助營建生命週期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維護工作中之各項管理與工程作業之新技術、新方法與新概念。
透過此一技術之引入,將有助於上開問題之解決,蓋專案管理之一大課題為溝通與管理之運用,已如前述,無待贅言,BIM則如同一個介面、平台,可以使傳統之圖文構築成3D模型,並藉由電腦處理大量之圖文資訊,將施工廠商、業主、設計監造單位與專案管理單位之意見,以相同的系統進行溝通與調整,而BIM之參數設變引擎的機制,數值變更時能同步調動,大幅減少工程資訊再製與交換的界面,不僅可以降低溝通錯誤與整合協調的成本,在公共工程中不同工種間的縱向資訊傳遞與橫向連繫溝通都能暢行無阻。
五、 結論
專案管理是現代各領域間整合所需的重要能力,透過先期的管理,體系性的規劃,避免可預料的風險,也降低無法預測的意外發生時,所生的損害。運在營建工程中,良好的營建管理能力,能使廠商對於先期規劃設計的有效掌握,作有效率的資金、人力調度;履約過程中能據專案規劃內容殷實履約;業主亦能對進度有所監督並且適切就其需求與廠商溝通,進而完成工作。
另外,BIM技術的崛起,已在歐美先進國家的政府單位採用,尤其以美國最為積極,並推動相關國家標準之訂定,例如,名為NBIMS (National BIM Standards)的國家標準,已進入第二版之修訂。在亞洲,韓國與中國的政府亦有類似的規劃,鼓勵國內工程界採用,例如中國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11年5月所頒佈的《2011-2015年建築業資訊化發展綱要》中,便特別強調要推廣BIM。在國內,台北市政府建管單位亦委外進行以BIM技術導入建管自動審圖之可行性研究,而台北市捷運局亦決定在新的工程專案正式規定採取BIM技術輔助工程的推動。在在可證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充分以正確的技術輔助專案的進行,早已是趨勢,也是未來的利基所在。
綜上而言,專案管理與其說是一種知識,不如說是一種精神,能在跨領域間展現特長,使效率提昇,將效益擴大,進而提高各領域間本職表現的競爭力。體現在工程案件,正因為需要專案間的高度、密切配合以及冗長期程的經過,如能將BIM技術運用於工程專案管理之領域,定能使我國工程專案產生長足之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