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中華電信研究院   廖俊鈞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廖俊鈞
班  別 東吳長宏第111屆台北班PMP培訓專案_15/08/16_5th版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15/10/5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17/53=32%】

中華電信研究院 廖俊鈞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很久沒有參與如此精實且收獲滿滿的讀書計畫,回想這一路走來,除了有很深的感動外,也有許許多多的感謝,感謝有衝勁十足的毓真教練和一群換帖的共好,在短短5-6週大家竟能融洽地就像自家人般的相互扶持,真的體會到一股股暖流恣意滿心胸。


這段期間,在毓真教練及共好組員的鼓勵和鞭策之下,每個人莫不精神抖叟的學習每一個流程,一直堅持到上場應戰,而我考完的心情竟不像Roger第一堂課所講的:「那30秒一定是我們最難熬的瞬間。」,或許這是個人的感受,但我確信這絕對是因為有經過長宏紮實的訓練所累積的自信,因此基本功是確定有的,不過,這也不禁讓我回顧這段時間以來,長宏所提點的細微地方,似乎也真的一一實現與驗證。


在公司做了快十年的專案,從一開始參與小專案一路經歷到當專職的技術PM,每個階段總有許多困境和令人好奇的理論學派,但總缺少人指引確切的方向,因此萌生參加專案經理訓練的念頭;原打算去年便要參加PMP的課訓,光是為了選擇適合的顧問公司便讓人傷透腦筋,因為有不到兩萬的顧問公司,也有坊間最貴的長宏,後來讓我決定選擇長宏之主因仍在於相信他的正規訓練,以及完整的後續服務和高錄取率,相信長宏一定有他的本錢在。


我原打算參加的是前一期的課程,卻是臨陣退縮了下來,主因雖然是讀書會的規劃超過了我預先的準備,但其實仍有個關鍵因素─就是那厚厚一疊的課程教材和那本用詞遣字的邏輯怪得很詭異的官方PMBOK,當時心裡真是驚訝無比,想說這應該不是短短幾週便可學全學會的;PMBOK是本工具書,是本專案實務的字典,但長宏卻已經將主要內容精進成一篇篇單元講義,只要學員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就能輕鬆掌握專案實務的方法論。


頓時發現,一切變得簡單了許多,完整的課前預習讓自己就算上一整天的課都能閒暇以對,預習已經把整個章節摘要給抓住,上課時間是用來整合課程內容並熟悉預習時不懂的地方,而複習則是快速瀏覽課程中的額外重點並重新歸納。這樣反覆循環的持續五週,就算無法掌握專案管理的全貌,對於那PMP考試的門檻卻也足夠了。


在前五週的基本知識下,雖對於各個領域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要背完各流程的ITTO實在難事一件,因為對我來說若不能搞懂一件事情的全貌,根本無法記下整件事情始末。而最後總複習的課程,是把十大領域整合起來以五大流程群組方式呈現,讓我瞬間握專案管理流程架構的重點。品管品保如何區分、三大基準何時產出內含什麼,完全不用死背,上完總複習,把課程裡的流程思考一遍,再搭配著前五週的預習聽講及複習,就自然而然的融會貫通了。


而每次的測驗,就是利用長宏心法來釐清自己不清楚的觀念,這種預習、複習、長宏心法的過程讓自己慢慢的逐步完善,有人說,不就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而已,長宏心法的概念也是從小就這樣教啊,是的沒錯,但真能持之以恆至今者幾無,其實差別就在於心中有沒有目標,故第一堂課的組隊、隊呼到共好,就是為了凝聚大家的共識,讓大家要有非考上不可的決心,就像求學時代老師上課時的百般提醒,對自己來說根本無感,因為那不是自己設定的目標,也沒有一群人向著同樣的目標,在動力上自然大打折扣,不像此時有一群人可以討論互相提出自己的看法。


北111遇上了中秋連假和雙十連假而少了一週的課程學習時間,難度也相對提高許多,因此自第一堂課開始大家就彼此激勵著,所以長宏讓我佩服的不是教導我們如何K完PMBOK和講義,而是讓我們學習到正確的成功法門『共好才是K好書的關鍵』,因為我們這群共好,竟然能夠一一達陣過關,這實在令人感動和感謝。


考上PMP了,結束了嗎? 相信這只不過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因為考上PMP,所以無法不用PMP的思考邏輯,如若依然沿用以往不周延的觀念,只會讓旁人對自己心存質疑,更惶論正確地做好專案工作了。而長宏對學員的服務,也不是考上就結束,一直持續的釋放出相關的PDU renew訊息協助我們取得PDU,相信考完後亦不用花費太久時間,便能透過長宏提供的訊息快速地累計許多PMI學分的認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