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章陽中
班 別 第157屆台北班PMP培訓專案_20/10/17_6th版_周六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0/12/3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15/68=22%】
|
由於個人在讀書會期間均因工作關係無法如期出席,僅出席一次,但透過Line群組還是可以跟大家分享或討論,共好機制確實有益處。
「考試前,我的做法與心態」
0.每次上課我沒太多時間預習,但每次上課我都很認真上課,課後考試通常都是對7題以上,上課認真聽很重要!!!
1.考100題
1.1第一次考,裸考(54分)。我的目的:瞭解PMP考試狀況與出題方式。
1.2第一次考完後,看總複習講義,大概都看懂後再考第二次。
1.2.1 第二次考完結束後檢討,慢慢看PMBOK針對錯的題目仔細檢討(很花時間,但我認為值得,因為可以仔細瞭解每個名詞的意思,當作看字典瞭解名詞涵義)
1.2.1 檢討過程偶爾搭配著做章節測驗(但因為我認為章節測驗有難度,時常會摧毀信心,但摧毀完又是一條好漢的心態)
2.有空做章節測驗,感受一下問的很細的題目
3.重看考前總複習講義,邊看要邊問自己IPEMC怎麼貫通,我覺得有助於吸收內化。
4.(因為工作關係真的沒太多時間,但為了好好準備考試,有休假1.5天應戰)
5.考前一天做200題,目的:感受考200題的氛圍,耐住性子(4小時)
5.1 建議去人來人往的圖書館做(我後來覺得很貼近考場氛圍)
5.2 檢討200題,問自己大概錯什麼類型
5.2.1 只針對章節的個別觀念嗎?
5.2.2 錯在需要融會貫通的嗎?
6.80/20法則,強弱科目擬訂讀書策略
6.1最弱的科目(裸考,40以下)執行重點整理
6.2最強的科目(裸考,70以上)讀到滿分的強
6.3不上不下的科目(裸考,50-70)的我直接放棄不補救
7.考前三大影片,我覺得第一個影片很有幫助,目的:融會貫通兩個主軸題目-風險&議題。
8.善用長宏的考後強弱分析,去了解自己強科跟弱科是什麼(以下舉例,在不同時間點的考試成績)
8.1 以範疇來說(弱科),裸考16.67,第二次考100題,最後考200題分數都是66.67(代表有提升)
8.2以厲害關係人來說(弱科),裸考25,第二次考100題37.5,最後考200題分數61.9
8.3以資源來說(不上不下科目),裸考60,第二次考100題70,最後考200題分數57.14
8.4以成本來說(強科),裸考80,第二次考100題40(但檢討時發現選錯答案,告訴自己要更有耐心慢慢看題目),最後考200題分數95
9.耐心、耐心、耐心!
9.1 一定要培養,我一開始做題目30秒/題(長宏有數據顯示),上場的考試,66秒/題,逼自己慢慢看題目,減少選錯答案、看錯題目的風險。
「考試當天的經驗分享」
地點:銘傳大學基河校區5樓
注意事項:
1.什麼都不能帶,要鎖在櫃子裡
2.櫃子要10元,可以跟選務人員借(用完歸還)
3.到電腦教室考試,要耐住性子,人來人往的吵雜
4.運氣很差,對面教室沒關門在教學中文口說課程,隔音不好會被影響
當日:
10:00考(09:30開始排隊入場前確認事項+拍照)
08:40抵達,跟選務人員要了一個教室休息,重新看總複習講義(約看30分鐘),讓心靜下來。
「考試後經驗分享」
1.試題開始前有7分鐘的導覽時間,我是利用那7分鐘把公式/7種合約圖/議題/風險流程圖畫出來,然後還玩了一下功能(有螢光筆跟刪除線的功能),目的:讓自己在不熟悉的環境放鬆。
2.我的題目在規劃、執行、監控階段的,我都覺得還算簡單。
3.但題目起始跟結束階段考了很多名詞,我從沒記過。(可能這兩階段要特別看PMBOK的一些名詞解釋)
4.遇到敏捷題目我直接不太在意的直接選答案
5.另外,我覺得不一樣的是「題目的問法」、「中文的翻譯」
5.1題目常常會敘述一個情境,然後回過來問你「如果當時採取什麼措施,就不會造成現在的情況」
5.2我有遇到幾個名詞(xx計畫書)翻譯的我沒看過的詞,所以我會回頭看英文題目。
5.2.1這可能跟簡體翻譯有關(考試是繁體字)
6.最後總共66題不太確定,所以按出交卷比較有信心
7.我覺得大家在考試前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上課認真聽,題目慢慢看,一定具有80%把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