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佳邦科技   李國豪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李國豪
班  別 2023年ATP班:第177屆新竹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023/04/15_周六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3/8/22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10/15=67%】

PMP考後心得

當初會想學習專案管理這課程,甚至是想考PMP的動機,是出於下列幾項:
1.工作後,手邊確實接過一些大大小小的專案,但是執行的方式與準備過程,每間公司都會因為內部文化、環境、習慣不同而有差異。以前曾經想過: 是不是應該有一套"黃金規則"的guide line可以遵循?
2.這1~2年,曾閱讀過"關鍵鏈"這本小說,裡面有提到資源的衝突與專案排程的關係。為了想藉機會更深入了解兩者的利害關係,所以加入這次訓練課程。

為了解惑上述的疑問,便依循我爸推薦,選擇長宏專案管理課程。(我爸也是學員,但是他只有聽課,沒有參加考試)

課程開課後,一連好幾個周末,都要上課。長宏講師們,講解都很清楚,教材內容也整理得很有條理。尤其是總複習講義與A3紙張的表格,內容很有系統。講師們真的花很多心思投入在教學、教材編寫、出模擬考題。很感謝講師們的付出。


此外,很推崇長宏系統的2件事:
1_Roger老師推廣的學習心法LessonS and LearnED (L&L)。
這套學習方式,原來也可以用在人生大大小小的各種考試與學習過程。
海明威用"可帶走的饗宴",來形容在巴黎的生活經驗,在未來是值得回憶。
在長宏可帶走的饗宴之一,就是L&L心法。

2_小組教練(熱水、麗琇教練),很負責任追蹤小組學員們的學習進度
時間從課程一開始到個人PMP考試結束,每個組別的專屬教練,都很負責任地提醒每個學員,該注意哪些事項以及關心學習進度。雖然課堂學員都已經是成人,但是由於每天都在工作/家庭兩頭燒,若要還要在平常上班日,空出時間進行課程學習與讀書會討論,則學員難免都會遇到身心勞累或懶散的惰性,不易擠出多餘心思念書、複習、準備PMP考試。這時候,教練就會像是直升機,三不五時飛到你頭上盤旋,問問你的讀書近況與進度,或是你有甚麼課程問題她可以協助解惑。其中,最特別的是(我情況比較特殊)由於工作與考期衝突,以及學習進度落後的關係,我的考試日期比其他同學都晚。不過即使我是班上最後一位考生,教練對一直我不離不棄(哈~),仍會在Line私訊我「學習狀況如何?要盡快考試,以免拖越久忘越多.........」。考完試的當天,成績pass後,我把考試成績通知的第一位人選,就獻給了熱水教練,而不是我太太(誤!哈哈~)。

當考試結束,開始回想或再回顧這些學到的PM知識內容後,開始逐漸體會PMBOK的BOK字義,真的是形容得很好: BOK=Body of Knowledge,知識的身體(翻譯很菜,請見諒)。透過課程學習與實際工作體驗串連後,可以瞭解: 原來進行專案時,在資源充分供應的前提下,該經歷的過程、該建立的文件表單所有全貌,就是這些。

但實際狀況是: 每間公司,資源項目不同、使用限制不同、公司風格文化不同.......這些資源有限與外在環境多重限制情況下,每間公司開始只能各自挑選、割捨自己需要與不要的子過程與表單。這可能也造成每間公司的專案run起來的時候,需求項目與表單資料,都會有不同的差異來源。

有了PMBOK的觀念,以後只要執行專案,就可以盤點甚麼過程缺了什麼資料,而這些資料的準備,其實是為了下一步的流程、風險而預備.....。有了PMBOK的知識全貌,就更可以豁然開朗:為什麼要備這麼多表單與資料? 因為要考慮的項目,就是這麼多眉眉角角。

最後,一句老生常談的話: 考完試,是另一個學習的開始。如何讓PMBOK所學能夠落地接地氣,就是下一步的責任。相信將來的我,會感謝自己曾經加入長宏,與組員們經歷PMP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