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張亦騏
班 別 2024年ATP V3版全新課程_第186屆東吳台北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024/3/9_周六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4/5/7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50/65=77%】
|
在大學裡的主要工作為教學和研究這兩大支柱。然而,我對專案管理專(PMP)認證,在一個機緣透過1位IT公司擔任專案經理的朋友推薦而來。
在談話中啟發我將PMP知識融入到產學計畫中,有機會可以整合到學校課程中,將實踐應用與理論框架相融合。教授單位是國際學院,國際學生背景多元,學生畢業後至海外歐美留學是國際學院裡的一個重要的畢業選項。
PMP是一個具有指標性國際證照,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知識° 另外,現職擔任系所主任,也希望增強系所內的增強實務課程內容。試著將部分PMP知識其融入系所課程中,先來了解PMP。因為以上原因,展開了我與「長宏」一60天的PMP北186之旅。
從課堂上的授課老師轉變為坐在台下的學生,感受到台上每位長宏講師們用心的準備每一課程單元的內容,能當長宏的學生是幸福的。第6組在Marcus 教練的帶領下,展開為期7周的密集實體課程,並且每周二晚上9:00由小組抽籤分派預習及每周五晚上線上複習。本組的學員儘管來自不同的背景,但我們有一致的共同目標是準時通過PMP考試,這也在我們的團隊內营造了一個無私分享與合作的學習環境。雖然實體上課我總是第一排搖滾區忠實的學員,但可以觀察到每個團隊成員是如何彼此關心的,超越了我們之間的物理距離。
應對繁重的學術工作負擔,尤其5月是大學個人申請面試期間,為自己提出了一個挑戰,決心在完成了為期7周的課程後立即征服PMP考試。課程結束後的3天4/27報名了台中考場的第一次考試時。考試當天完成所有報到手續後,即立剛開始考試,面臨第一階段的60題,密密麻麻的中文礙於中文的閱讀速度及理解力,開始慌張,使我表現不佳,無法完成最後的20題。面對失敗,我急切尋求救教練Marcus(組內資源),也在Marcus 的轉介參加Jason教練組別的讀書會(組外資源),後續再回到書本。Elly 除了建議我讀PMI Choice 外 (組織資源),也介紹我尋求台中家源教練的協助 (SME資源)。家源教練分享他們組別的章節影音片,釐清主軸後,再回到長宏講義及章節測驗。在長宏的資源下,最後組員團隊集體智慧的協助下(Loren, Stephan, Daphne, Chesley ),並加上自己勤奮的學習和方法的轉變,為我第二次嘗試考試的最終成功鋪平了道路。
回想第二次考試前的那個晚上,既使有了一次的經驗,仍充滿了焦慮。雖然家住台北,為了能讓自己不慌不忙的去考場,選擇住在考試地點附近的飯店。對於第二次考試有一種背水一戰的感覺,第二天我提早到達,但我選擇不提前考試。緩和緊張情緒的同時,看到其他考生所遇到的問題,一位考生因為帶了過期的護照而被拒絕進入考試,因為還有30分鐘,考生急忙回家拿取有效證件。另外,一位穿著過厚的外套因會製造出聲音,被考場人員禁止穿入考場。提前到達,除了可以緩和情緒也有多餘的時間處理不可預見的障礙的重要性。
回顧我的旅程,期待與我的EMBA和大學部分享我的經驗,將PMP概念融入我們的課程中。正向思考及正向態度和決心,相信自己、相信長宏,實現我們目標。從不同角度看待挑戰,對自己的生命也有不同的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