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Gogoro   陳奕安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陳奕安
班  別 2024年ATP V3版全新課程_直播視訊第188屆PMP認證培訓_2024/11/30(六) 線上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1/24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8/22=36%】

PMP 不只是一個考試,在上課與備考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都有助於我重新審視過往擔任 PM 時的做事方式與效率,並成為未來職場上的助力。

我曾在面試一家軟體開發公司時,遇到面試官一直無法明確地告知我所應徵的 PM 職缺,是隸屬於功能部門的 PM,還是有獨立的 PM 部門中的 PM。

當時我剛考完 PMP,所以立刻想起 PMP 考題中的組織類型考題:「如果團隊成員要同時向專案經理以及功能經理報告,那麼這樣的組織是哪一種組織?」於是我就以這個考題情境反問面試官:「假設今天公司有一個新的專案,功能經理要從現有的專案中抽走一名資深成員,那功能經理是否需要先跟專案經理告知呢?」

透過與面試官這樣的來回問答,我了解到我所面試的 PM 部門確實有獨立的 PM Report Line,所以是屬於專案型組織。在這樣的組織中,PM 與功能部門具有相對的權利,不會完全受制於功能部門,這樣的資訊有助於判斷我在這個職務上的長期發展是否有利。

回顧過往的專案,在我過去所待的公司裡,不同專案會使用不同的開發手法。因此,在管理多個專案的過程中,我經常會被稱為 Product Owner 或 Project Manager。起初,我不知道 PO 跟 PM 有什麼差別,一直以為是相同的角色,只不過是公司內部獨特的稱呼方式。(每間公司有自己獨特的職務角色並不稀奇)

但在上完 PMP 課程之後,我清楚了解到調適式與預測式的架構,也知道 PO 與 PM 在實質上的差異與角色定位。而當我再回頭檢視過往的專案時,發現那些我被稱為 PO 的專案,確實都是偏向敏捷式的專案管理手法,也再次印證 PMP 的框架具有一定的邏輯,並且被業界廣泛接受與使用。

最後,上課到準備考試的過程不長。5 週的 PMP 課程加上 2 週的複習與解題,共計 1 個半月就上場應考。我自己在工作中很喜歡使用流程圖來歸納各種有前後順序的步驟或情境,因此我也同樣使用流程圖來製作 PMP 上課筆記。在 PMP 所強調的三個領域(People、Process、Business Environment)中,流程圖非常適合歸納複雜的預測式文件步驟,以及風險與議題的處理順序。

對於以PM為職涯的從業人員,我相當推薦上課甚至考取PMP的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