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采曜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昱睿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連昱睿
班  別 2024年ATP V3版課程_第192屆東吳台北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024/10/19_周六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1/8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37/50=74%】

決定考 PMP,壓力與動力並存

考取 PMP 這件事,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場專業認證的考試,更是一場思維與實務的全面提升。在報名前,我才在專案管理領域工作不到1年,一直以來都依賴直覺與臨場應變來處理專案。直到身邊越來越多朋友與同事開始準備 PMP,我才意識到,這不僅是一張證照,而是一種國際通用的專案管理標準,它能幫助我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並提升管理效率。因此,當下就決定報考。

學習方法:讀書會 + 教練輔導,讓知識內化
為了確保自己能有效率地吸收知識,我選擇了系統化的學習方式,包括 培訓課程、讀書會、模擬測驗與教練輔導。其中,讀書會的模式對我的學習幫助最大。

我們的學習小組是 9 人一組,搭配一位輔導教練,透過線上讀書會的方式,每週安排兩次學習:

每週三:複習導讀
針對上週課程內容,每個人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再講解一次,這樣的方式讓我們透過「教別人」來鞏固知識。

到了考試前兩週,我們還特別安排了兩場 實體讀書會,針對 90 題、180題的擬真考題進行深度討論與解析。這段時間,大家的學習進入最後衝刺期,透過不斷檢討錯題,讓自己熟悉 PMP 的出題邏輯,強化應試能力。

挑戰與突破:從直覺管理到 PMP 思維
即使有這麼完整的學習計畫,備考過程依然充滿挑戰。
身為一個已經在業界工作多年的專案管理者,我原本以為自己能輕鬆應對 PMP 的考題,但實際做題時,才發現 傳統管理習慣與 PMP 思維的衝突,成為我學習上的一大阻礙。

在台灣的傳統管理環境中,許多決策來自於主管指示,而 PMP 強調的是 利害關係人管理、變更控制流程、風險應對策略,這些概念雖然合理,但在實務應用上卻與過去的經驗有所不同。例如:

過去的專案管理方式:遇到問題時,直接「解決問題」是最常見的方式,但 PMP 強調 事前風險識別與應變計畫,這與我過去的習慣大不相同。
決策模式的改變:PMP 的思維強調 專案經理需要透過有效的溝通來獲取決策支持,而不是單純依靠經驗做判斷。

這樣的轉變,讓我在最初的模擬考試中頻頻犯錯,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應該延後考試。但透過教練與同學們的討論,我逐漸適應這種新的思維模式,並透過錯題分析與案例學習,讓自己在考前的模擬測驗中逐步提升分數。

考試策略:時間管理與心態調適

在答題時,我採用了 刪除法 來提高答題準確度,並透過 關鍵字標記 來快速鎖定題目的重點。此外,考試前一天,我選擇 早點睡覺、避免過度複習,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這樣在考試時能夠更冷靜應對題目。

PMP 的價值:不只是證照,而是思維與能力的提升
當我成功通過 PMP 考試的那一刻,我不僅感受到成就感,更發現自己在專案管理上的思維已經徹底轉變。這張證照對我來說,不只是職涯上的加分項,而是一種更系統化的管理方式,讓我能夠 更有條理地進行專案規劃、風險管理與團隊協作。

風險管理的提升
以前,我習慣在問題發生後才去解決,但現在,我會在專案啟動時,就先列出潛在風險,並提前規劃應變措施。
溝通與協調能力的加強
學習 PMP 讓我更重視利害關係人的管理,確保所有關鍵人員都能在適當的時機獲取正確的資訊,減少溝通誤差。
團隊管理的進步
我開始運用 激勵理論,提升團隊士氣,並透過有效的資源分配,提高專案執行效率。

結語
這次的學習旅程,讓我深刻體會到 考取 PMP,不只是拿到證照,而是思維與能力的全面升級。透過 培訓、讀書會、教練輔導與模擬測驗,我一步步突破自己的極限,最終成功考取證照。我相信,這條專案管理之路並不會因為考上 PMP 而停止,而是新的開始。我將持續精進管理能力,並與更多夥伴分享這段學習歷程,讓我們在這條道路上互相扶持,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