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林均霈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林均霈
班  別 北196_2025年ATP V3版課程_第196屆東吳台北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025/03/16_週日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5/8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17/42=40%】

回顧這段準備PMP的過程,不僅是考上一張國際證照,更是一場重新認識自己、系統化專業知識、提升職涯視野的歷程。

我任職公職已超過六年,期間承辦過多個專案,從地方計畫執行到跨部門合作案,不乏緊湊期程、多重利害關係人以及資源有限等挑戰。但坦白說,在這些經驗中,我並未有系統地運用專案管理的知識,而是憑著既有經驗與團隊溝通能力,碰碰磕磕地摸索前進。

直到某天和朋友聊到了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這張證照,我才驚覺,原來「專案管理」這件事,是有一套國際通用的方法論與架構,而我過去雖然做過不少專案,卻從未真正理解其背後的邏輯與流程。當下心中升起一股強烈的念頭:我想要彌補自己這塊知識上的缺口,也想知道,如果能用更專業的方法來面對專案挑戰,是否能讓我的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成就感。
一開始,我對PMP的課程與考試充滿敬畏。坊間傳聞其難度極高、通過率有限,加上自己已多年未經歷正式考試,一度對是否能堅持到底感到猶豫。但後來我選擇報名長宏的PMP培訓,正是這個決定,讓我在學習的道路上不再孤單,有了系統的引導與同行的夥伴。

剛開始上課時很不習慣,因為過往實際執行的方式和理論有許多出入,但也逐漸體會到這樣的轉變其實更貼近我實際工作的需求。像是利害關係人參與這個領域,讓我重新省思過去在協調跨部門資源時,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讓大家達成共識;又例如迭代增量交付,也讓我對於日常專案中常見的變更與需求浮動,有了更彈性的應對視角。

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時間管理與專注力的維持。白天要上班,下班後才能唸書,每天晚上的學習時間變得非常珍貴。為了讓自己穩定前進,我建立了每日學習時段與進度檢查機制,也搭配線上模擬測驗來檢視理解程度。一開始練習的分數總是落在60分上下,讓人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通過,但透過反覆檢討錯題、與同學討論難題、重新理解PMI價值觀與原則,我逐漸累積了自信與實力。最終,在考場上冷靜應對,順利通過考試,那一刻的成就感難以言喻。

這張證照對我而言,不只是一份能力的象徵,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承諾。我開始重新看待自己所承辦的專案,不再只是「做完任務」而已,而是思考如何創造價值、如何提升團隊的能動性與效率。更重要的是,這段旅程也讓我相信:即使在既定體制內的公職環境,只要願意主動學習與改變,一樣能持續成長並突破自我。

未來,我希望能將這份專業應用到更多跨領域的合作之中,也期待在專案管理的實務場域中,累積更多經驗與影響力。PMP不是終點,而是我邁向更成熟、更有遠見的專案領導者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