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王佩雯
班 別 2025年ATP V3版全新課程_第195屆高雄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5/2/22(六)_周六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4/29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10/19=53%】
|
我是Patty,目前在一家貿易公司從事物流相關工作。這幾年在實務工作中常常需要協調不同部門、處理國際貨運、面對突發狀況及多工調度,但我一直覺得自己少了一套完整的邏輯來規劃與處理專案性的任務。正因為這樣的需求,我開始接觸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並於114年4月29日順利考取PMP證照,這是一段挑戰自我、也收穫豐富的旅程。
坦白說,一開始接觸PMP時,我幾乎是「白紙一張」,不但對於各種術語感到陌生,也對專案管理所涵蓋的十大知識領域毫無概念。但在物流這個工作領域中,其實每天面對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型「專案」——例如出貨流程的規劃、異常處理、跨部門溝通、進出口報關時程的協調等。這讓我慢慢體會到,PMP所講的東西,其實早已在我的工作中隱約存在,只是我缺乏一個系統化的架構去整合它們。
決定報考PMP後,我很清楚自己需要高度的自律與規劃,因此我做了以下安排:
•每週固定實體上課一次:透過面授課程,能即時與講師互動,釐清觀念上的盲點。
•每週兩次線上讀書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學員彼此討論、互相鼓勵,不但鞏固了知識,也大大提升了學習動力。
•利用假日與平日瑣碎時間唸書:通勤時聽課、晚上睡前翻題庫、假日安排整塊時間複習與練題,這些點滴累積,讓知識一點一滴地紮根。
這段時間,我的生活幾乎圍繞著「PMP」,也曾經懷疑自己是否能堅持下去。但每當想到自己的初衷——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讓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人——我就重新振作繼續前進。PMP的學習讓我收穫的不只是證照,更重要的是整個「思維模式」的改變。幾個讓我特別受用的知識領域包括:
•整合管理:讓我學會如何從全局角度規劃與控管專案,對應到工作中,我會主動去整合不同部門資源與資訊,提升整體效率。
•風險與利害關係人管理:我學會辨識風險與關鍵人員,並提早規劃對策,這點在面對突發船期延誤或海關查驗時特別有幫助。
•溝通與範疇管理:讓我更加重視「說清楚、講明白」,避免需求不一致、目標模糊等問題,這對於物流工作至關重要。
此外,我也養成使用工具與表格的習慣,例如風險登錄表(Risk Register)、工作分解結構(WBS)、利害關係人分析矩陣等。這些工具原本看起來理論性強,但實際運用在專案規劃與日常溝通時,真的讓工作變得更清晰、有章法。考上PMP對我來說,不只是增加職場競爭力,更是讓我從「執行者」轉變為「思考者」與「規劃者」。我不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預先設計流程、考慮風險、安排溝通,讓工作變得更主動而非被動。
給未來想報考PMP的朋友幾點建議:
1.時間規劃很重要,尤其是工作與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下,利用零碎時間也能累積很大成果。
2.找到一起學習的夥伴,讀書會的交流與陪伴可以穩定情緒,也會讓你更有動力持續下去。
3.不要只為了考試而讀書,把每一個章節當作工作現場的工具與方法,內化到日常,你就能真正掌握專案管理的精髓。
回首這段考PMP的歷程,從完全不懂到一步步建立起專案邏輯與系統化思考能力,是我職涯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我相信,這只是起點,而非終點。未來我也希望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得更深更廣,無論是在物流專案、跨部門合作,甚至未來走向更高層的管理角色,這份證照與過程中的養成,都是我最寶貴的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