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金財通商務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陳釗偉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陳釗偉
班  別 2025年ATP V3版課程_第197屆東吳台北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025/4/19_週六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6/13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16/64=25%】

我是在 2025 年準備並考取 PMP 證照,準備時間大約是兩個月。這段過程並不算輕鬆,但也不是沒有方法可循。如果你正在觀望是否要報考 PMP,或者已經開始準備,這篇心得會跟你分享我的實際做法、使用的資源與準備策略,希望能給你一些參考。

我本身從事專案相關的幕僚工作,長期與 PM 一起推動專案進行。過去的我多半站在「支援與執行」的位置上,但久而久之,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對專案全貌與背後邏輯的掌握並不完整。於是,我決定報考 PMP,一方面是希望能夠補齊這塊專案管理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自己能更有邏輯、架構性地看待專案運作,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把事情做完」。
備考期間,我的時間分配大致是「1天複習、3天預習、1天上課、1天休息、1天處理備考事務(例如撰寫專案履歷)」。其中,預習與複習的日子,我每天固定花大約2小時唸書,這段時間不是漫無目的地翻書,而是依照課程節奏進行進度。
此外,我要特別感謝怡伶教練的帶領,她鼓勵我們平常就要自主讀書,有問題才帶進讀書會討論,這樣做不只節省時間,更大幅提升學習效率。定期的線上聚會不只是問答與講解,更讓我感受到Team work的支持,大家一起追進度、一起緊張、一起加油,那種「共好」的氣氛,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很多人說 PMP 考試是「題海戰術」,我認為這只是部分事實。真正困難的,是它並不是要你背誦知識,而是看你能不能理解一個情境、做出符合 PMP 思維的判斷。這些題目常常在考你會不會站在「PM 的角色」去處理風險、資源、溝通、變更管理等實務情境。

為了訓練這種思考方式,我遵循長宏的備考策略:從課前例題、課後隨堂考、模擬考到考前章節測驗,整個過程中大量練習,同時也不斷回顧錯題,進行經驗學習(Lesson Learned),思考「我為什麼會答錯?」「哪個關鍵字我忽略了?」落實長宏心法,其實才是累積實力的關鍵。面對越來越靈活的 PMP 考題,理解背後的原則,才能在選項設計的陷阱中做出正確選擇。

拿到 PMP 證照後,我不會說自己突然成為專案管理專家,但最大的變化是,我現在能用一種「結構化」的角度看待專案。以前我看到的只是任務清單,現在我會先判斷這件事落在哪個知識領域(例如是風險管理?變更管理?還是利害關係人溝通?),再來選擇適合的工具與做法。這讓我在支援 PM 的角色上,能提供更有系統性的協助。

最後,謝謝怡伶教練,以及北197屆第二組的夥伴。短短兩個月的備考時間,能有一群一起奮鬥的戰友真的很幸運,也讓我撐過那些下班後還得硬著頭皮讀書的日子。祝福我們都能更理解專案,更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也希望我們全組都 All 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