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吳昭瑩
班 別 2025年ATP V3版課程_第197屆東吳台北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025/4/19_週六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7/7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42/64=66%】
|
資深策展人跨界學習PMP的真實告白
在美術館這個領域裡,我走了三十五個年頭,從中文系到藝術史批評理論,再到博物館學的專業訓練,我總以為,自己對「計畫」與「執行」的理解早已熟稔。然而,當我踏進PMP的學習世界時,我才發現:原來,我根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白。
當初報名PMP課程,是一個頗有勇氣的決定。我始終相信學習永無止境,但也沒料到,這個決定會讓我在心智與情緒上歷經一次洗牌。第一次考試,我準備得「自以為還不錯」,結果卻悄然在分數邊緣跌了一跤。失敗的打擊其實很實際。我質疑自己:是不是年紀大了?是不是腦袋真的不行了?是不是,根本走錯了方向?
就在這些懷疑中,我選擇了重來。不是因為我樂觀,而是因為我知道路是人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
這一次,我回到長宏的系統,重新咀嚼每一堂課的內容,更有意識地參與讀書會,不再只是聽懂,而是逼自己「講出來」。我學會寫LL(Lessons Learned),不只是記錄錯題,而是寫下每次「為什麼錯」,以及「我以為」與「PMI標準」之間的落差。這過程緩慢難熬卻極為扎實。
我的讀書會夥伴與教練,是我重考之路上的力量來源。我們互相提醒、互相導讀,也互相鼓勵。第一次180模擬測驗我錯了一半的題目,心情跌入谷底。但是看到Elly時時刻刻的關注叮嚀,夥伴們一聲溫暖的加油拍拍,讓我重新振作。這不是口號,而是真正的「共好」。
重考前最後兩週,我像參加策展開幕前的壓力鍋:每天清晨複習筆記、晚上練習模考,週末照樣上課與讀書會。那段日子彷彿回到學生時代,還有那熟悉的原子筆、鉛筆、螢光筆。疲累卻也清醒。最幸運的是考前3天的總複習大補貼,正普老師像是普照大地的慈悲天神,為大家重振信心增強實力,當下感覺到我是真的準備好了。
考試當天,我不再慌張。腦中彷彿有一本屬於自己的PMP知識體系,解題變得有邏輯、有脈絡。隔天清晨,睡眼惺忪地看手機中閃過一封「Congratulations」信時,我安靜地微笑,心裡想的只有四個字:我做到了。
這次成功,不只是一張證照的取得,而是一次對抗懷疑、面對失敗、並選擇再戰的勝利。它讓我更深刻地體會,真正的專案管理,不只是工具與流程,更是一種「面對未知」的能力。
過去,我靠經驗與直覺管理策展專案;現在,我可以用風險控管分析展覽流程,用利害關係人矩陣提升內部溝通效率。我開始懂得為何「定義目標」和「明確範疇」能讓創意更有落地的可能,原本模糊的人文語彙,也因PMP的邏輯支撐而更加具體、可執行。
我要謝謝長宏的課程設計、教練團隊的陪伴、還有一同奮鬥的夥伴們,讓我這位文化圈的傻大頭,終於在跨界挑戰中,蛻變為真正的專案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