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中華電信資訊技術分公司   陳志軒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陳志軒
班  別 2025年ATP V3版課程_第198屆東吳台北班PMP認證培訓專案_2025/6/8_週日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7/25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7/57=12%】

<考試動機>
我本身是工程師出身,幾年前因緣際會有機會轉換跑道到海外工作,當時擔任技術經理,但因海外公司規模不大,實際上許多專案管理相關的事情都得自己扛起來。那時候並沒有系統學過 PMP 的專業知識,很多時候只能土法煉鋼、邊做邊學,遇到問題再修正,做得夠用就好。但回頭想想,那幾個專案裡,其實走了不少冤枉路,也吃了不少虧,更可惜的是,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去補救,卻未必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也正是這段經驗,埋下了我想系統性補足這塊專業能力的種子。後來因為成家回到台灣,再次找的工作又回到了單純的工程師角色,工作內容穩定,專案管理或跨部門協調的需求相對少,久而久之,這顆種子也暫時被日常的平凡生活掩蓋了。

直到近幾年,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涯:是否要一直待在舒適圈?還是有機會重新挑戰、往專案管理或管理職發展?思考之後,我想給自己一個證明,也想讓未來的自己有更多可能。因此,我開始上網搜尋關於 PMP 的各種資源,爬文比較課程與口碑,最後選擇了長宏的實體週末班。因為不只是一門課程,還有教練、讀書會、夥伴互相督促的制度,對我這種需要外力幫忙自律的人來說,是最合適的選擇。

<準備歷程>
對我而言,備考最大的挑戰不是考題有多難,而是如何同時兼顧工作、家庭和讀書。和家人溝通後,太太非常支持我完成這個目標,於是我們決定在課程期間,她會盡可能在每個週末幫我「擋下」孩子的時間,好讓我能心無旁騖地讀書。那段時間對我們家來說,其實是一種新的磨合和調整,但也是因為家人的支持,我才能專注在這條路上走得比較踏實。

準備期間,我參考了許多學長姐的備考心得,也依自己的狀況做了調整:

週六白天:專心預習當週上課內容

週日白天:跟上課程,當作複習加吸收

週四晚間:參加讀書會,跟同學討論互相打氣

其他平日晚間:等孩子睡後,再把握片段時間看書或整理重點

平日中午:利用午餐時間聽長宏的線上課程或背重點觀念

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重新學會怎麼在生活裡擠時間,怎麼跟家人協調、怎麼在有限的精神和體力中堅持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考前衝刺>
到了考前,長宏的教練和讀書會組員發揮了很大的力量。我特別有感的是,即使自己有時候進度落後或快撐不下去,看到群組裡大家互相打氣、彼此提醒里程碑,總會逼著自己再多做一點點、多撐一下下。

後期我依教練的指示,開始做大量模考、練習章節測驗和 LL(Lessons Learned),最後兩週,每天幾乎都在做題目、複習觀念、整理自己容易錯的重點,確保考場上不會因為題型的多變而慌了手腳。

這段時間我也很慶幸自己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彼此不只是同學,更像是一起打怪的隊友。最後,總複習課程結束後一週內,我順利拿到 3A 通過的成績,當下心裡那份成就感,真的很難用幾句話形容。

<給未來的 PMP 建議>
如果你也正準備踏上這條路,或者正猶豫要不要開始,我想真誠地告訴你:PMP 這段旅程不容易,但一定值得。它不只是一張證書,更是一套系統化思維與執行力的養成,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承諾。

請記得,一定要先跟家人、主管或身邊的重要他人充分溝通,讓他們理解你的目標與需要的支持。當你開始走上這條路,就要認真地給自己 2 個月的時間沉浸其中,不要怕問、不要怕慢,更不要輕易放棄。考前一定要跟上教練的步調,不掉隊、不脫隊,你就一定會走到最後。

最後,我最想分享的是:PMP 不是一個人的考試,它是一段跟身邊人一起完成的冒險。我很感謝我的家人、教練、同學和所有一起拚搏的讀書會夥伴,是因為大家一起努力,才有了我今天能把這張證書放在桌上的這一天。

也祝福正在努力的你,未來不只是考到證照,更能把這套思維和精神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帶著團隊一起成長,一起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