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Name1=
Scategory=1
ProName2=PMP
Scategory=1
封神榜|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封神榜
封神榜
新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呂文生 考上 PMP 心得分享
姓  名 呂文生
班  別 2025年ATP V3版課程_神通資訊企業專班PMP認證培訓課程_2025/03/22-05/10(六)
PMP考試通過日期 2025/6/4 【班別錄取率在他考取後達 16/31=52%】

【PMP考照心得分享】

姓名:呂文生班別:2025年ATP V3版課程_神通資訊企業專班PMP認證培訓課程(2025/03/22~2025/05/10)PMP通過日期:2025年6月4日班級錄取率:15/31 = 48%

一、兩個月內完成PMP挑戰:從學習到成就

在2025年3月22日至5月10日之間,我參加了長宏PMP培訓班。每週六紮實且高密度的課程安排,讓我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應考準備,並於6月4日正式通過PMP考試。這段歷程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強化,更是一段自我挑戰與成長的重要轉折點。

二、張智凱教練的引導,奠定學習基礎

除了張教練之外,我也特別感謝兩位講師——游儀欣與林家瑋老師。游老師擅長拆解題目脈絡,常以「題幹關鍵字+選項邏輯」的方式帶領我們剖析情境,幫助我在遇到模糊題時能快速抓到應答方向;林老師則以條理分明的圖表與觀念對照,清楚指出許多常見易混淆概念之間的差異,尤其在風險應對、變更流程、資源管理等題目類型中給予我極大啟發。

非常感謝張智凱教練的細心指導。在每週讀書會中,他以條理清晰的章節導讀與實務情境說明,幫助我釐清工作中的觀念誤區,建立起專案管理的知識架構與邏輯判斷力。他總能把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具體的案例與可行的方法,讓我能真正內化PMI所強調的價值觀。

透過課前預習、課中釐清、課後測驗的學習循環,我的理解力與作答信心逐步提升,特別是在面對情境題型時,張教練的講解方式對我非常有幫助。

三、同儕互助,是我最珍貴的學習動力

除了教練的引導,我更感謝班上同儕之間那股主動合作、彼此成就的精神。特別是我們小組的組長,不僅負責統整大家的學習進度,更在每一次模考後主動號召討論會,引導我們檢討錯題、分享答題邏輯,讓學習過程具備明確方向與紀律。

組長總是能以正向、凝聚的態度,讓大家即使在繁忙工作之餘,也願意投入時間參與討論。每週例行的線上討論與複習會議,在他的引導下,形成了一種「共好團結」的氛圍:有人負責整理筆記,有人擅長講解概念,也有人擔任問題提問者,引導深入思考。這樣的分工合作,讓我們在團體中不斷學習彼此的優點,也從中互相提升。

我也非常感謝我們小組的每一位成員,每個人都發揮所長,互相補位。有人負責彙整重點、建立題庫、分享筆記,也有人主動錄音複習會、分享讀書方法與心法。我們不只是在「準備一場考試」,更像是一群共學夥伴,朝著共同目標前進的戰友。

我們組內還定期進行核心觀念的輪流分享,例如由不同同學針對「漸進明確」、「風險應對策略」、「利害關係人參與計畫」等重點主題進行說明與舉例,不僅幫助我釐清觀念盲點,也讓我們彼此間的理解更為扎實而多元。這樣的交流,不只強化知識吸收,也讓我們在思考上具備更多面向與深度。

這份「教練引導、組長帶動、夥伴互補」的三角互助結構,正是我備考過程中最有力量的後盾。它不僅幫助我理解知識,更讓我體會到團隊學習的力量,以及職場中「同理」、「協作」與「共同成長」的重要價值。

四、穩定策略與答題節奏,是制勝關鍵

我本身較缺乏耐心,常有想快速作答的傾向。所幸長宏課程中反覆強調的「讀題技巧」,例如:關鍵字標註法、刪去法、選項排序邏輯等,幫助我養成穩定的答題節奏。

實際考試時,我控制每題約一分鐘,善用系統工具(螢光筆、刪除線、標記功能)快速分類題目難易,優先解決有把握的題目,並在最後回頭檢查未確定的題目。整體流程井然有序,避免情緒干擾思路。

我也發現,正式考題雖具挑戰性,但字數比模考精簡,只要抓到情境核心,搭配正確的技巧,多數題目都能找出合理選項。

五、證照之外,是一段有溫度的成長之路

當我6月4日看到「you have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examination」字樣出現在螢幕上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與壓力頓時釋放,那份成就與喜悅難以言喻。這張證照背後,不僅是自我努力的成果,更是一段有團隊、有陪伴、有支持的珍貴記憶。

我衷心感謝張智凱教練、長宏PMP團隊,還有一路上協助我、與我並肩作戰的每一位同學與朋友,特別是我那組的夥伴們,這段旅程我們一起走過,彼此成就,真的很難忘。

六、結語

最後,也要一併感謝所有在課程中曾經授課的長宏講師群——徐光明、羅正普、袁明義、何瑋、游儀欣與林家瑋老師。每位講師都各有所長,在不同主題上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與實務連結,讓我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考試重點,也奠定了紮實的專案管理底子。

這段PMP考證歷程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能力,也全面鍛鍊了我的專案管理、自信心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在課程中的實作討論、模考演練與同儕互助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溝通協調、冷靜判斷問題核心,並建立屬於自己的決策邏輯與節奏。這些「軟實力」遠比證照本身更具實務價值,也是我未來在專案現場中能即刻上手與貢獻成果的關鍵工件之一。

未來,我將持續把所學應用於實務工作中,並把這段經驗化為行動力,協助更多正走在學習與挑戰之路的夥伴,達成他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