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愉萍, CSM
《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一書寫到:「不改變,就等死!21世紀的白熱化競爭世界裡,沒有空間讓你虛度空轉或展現愚蠢。Scurm工作新思維,一次解決組織與個人各種荒謬的浪費。」由此書可見Scrum已經在21世紀蔓延開來,也造成極大的影響力。但Scurm聽起來抽象,摸不著也搆不著,更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在一夕之間植入大家的腦海裡,這無非是背後有著一群熱愛敏捷的人士們一點一滴的付出、推動與促進,慢慢地讓Scrum思維,植入大家腦海。
首位華人獲得國際敏捷大獎「AgileAward(敏捷最佳推手)獎」的周龍鴻,除了創建台灣敏捷部落(Taiwan Agile Tribe,簡稱 TAT)以外,也與敏捷先行者李國彪Bill Li老師合作,推廣Scrum人才培育,已為台灣培育過半數的CSM,更是在工作之餘參與許多經典著作的繁中版翻譯,近期也率領了40人的團隊,完成翻譯《Scrum敏捷產品管理︰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一書,人稱PO聖經。替敏捷界再添一本經典繁中著作,本篇文章將帶大家了解這本書的精華與翻譯團隊的心路歷程。
翻譯動機與緣起
這股延燒全球的敏捷趨勢,周龍鴻藉由網路的力量認識了全世界極少數的PO大師—Roman Pichler,也就是本書的原作者,他是最早期寫出PO聖經的Scrum推廣者,Roman Pichler在網路上有許多講解Scrum的影片,而周龍鴻有個學習習慣是翻譯外國的敏捷影片,為影片製作字幕,一邊翻譯一邊學習新知,也藉由翻譯授權的過程,認識了這位大師,並協助他翻譯了不少影片,為華語圈的敏捷工作者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同時也獲取國外最新的Scrum知識及手法,也種下翻譯這本鉅作的緣分。翻譯這本作品,周龍鴻採取的是Scrum作法,在這方面的運用周龍鴻擁有豐富經驗,從第一本的《商業分析實務指南》,當時以最單純的Scrum來完成,接續像帶領100位志工完成《PMBOK® Guide》第六版及《敏捷實務指南》翻譯,目前的這本PO聖經是第四本翻譯作品。周龍鴻補充地說:「其實像這種動輒數十人,甚至百人的專案團隊,只要超過2組團隊,都是符合LeSS的標準與精神的。
Product Owner 在Scrurm團隊的責任與角色
Scrum團隊有3個角色,也只有3個角色,每個角色在團隊中都賦予不同的使命,Product Owner (PO)是一項產品的靈魂人物,是一個開發團隊中最重要的角色。周龍鴻說:「PO存在Scrum團隊如同帶領士兵打仗的將軍,整個團隊是以PO的自由意志產出產品,人言:『將帥無能,累死三軍。』若PO的資質不佳,就會帶領團隊開發不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是無法維持團隊穩定步調,搞得大夥人仰馬翻,最終導致團隊分崩離析。所以,一位好的PO能帶領團隊上天堂,遇到不好的PO真的就要團隊自求多福了。」
PO這個角色是與生俱來
有的人天生就適合當PO,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前途無量呀!周龍鴻若有所思地說:「在我知道的人裡,就有兩位這樣的人物。其中之一就是拍攝《海角七號》一炮而紅的魏德聖導演,他所指導的電影《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上下兩部曲包辦了台灣國產電影票房之首。 這麼好的成績究竟是如何辦到的?該怎麼知道觀眾想看的是什麼?之前曾有機會採訪到他,他在採訪中提到,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電影元素組合在一起,成果就是這三部電影囊括了台灣國產電影最賣座前三名。 另一位天生的PO就是把Apple帶向頂尖的賈伯斯,他打造的每項產品都風靡全球,至今他的精神仍存在Apple公司及全世界人的心中,他打造的產品中,最經典就屬iPhone,1996年賈伯斯回鍋Apple公司,解散了商業分析部門,他以直覺打造了iPhone,打造了一項至今仍熱賣全球的產品。」賈伯斯與魏德聖導演都有著天生的PO特質,能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可以說,沒有賈伯斯就沒有iPhone;沒有魏德聖就沒有《海角七號》。
志工翻譯團隊快速組建價值並非金錢所能衡量
周龍鴻提到,這次的翻譯專案很特別,是由一群志工組成的,有別以往大家在公司裡被指派加入開發團隊或是丟個專案給你要你當PO,就連一開始翻譯這件事情都是PO自己決議的,可以說是把一個專案無中生有。周龍鴻欣喜地說:「因為我知道這是無償的,僅有的回饋就是一本書和一頓飯,這讓召募成員上有難度,還有可能碰壁,所以一開始想說就召募個9位志工來加入我的團隊就好,結果在第一階段時就有18個人來報名,著實嚇到我了!一路篩選到最後一階段,都沒有人退出,即使有人的英文能力不是這麼好,或是過去沒有翻譯經驗的,都被我留下來了。因為這些對於我這個PO來說都不重要,因為一個Scrum團隊沒有人是專家,大家都是互補的,有責任感比起有能力要來的可敬。」
周龍鴻運用Scrum手法率領團隊完成翻譯專案
整個翻譯專案跑了3個月,也比當初所預期的提早了半個月,其實到頭來還是歸功於Scrum的機制,不論誰來當PO,都可以有這樣的效果,周龍鴻謙虛地說。為什麼會說是歸功於Scrum的機制呢?因為Scrum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The 3 Pillars:Transparency(透明)、Inspection(檢核), and Adaptation(調整),也是Scrum專案的關鍵成功因素。周龍鴻舉例說明:「因為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地區,甚至還有在海外的,所以我們是一支虛擬團隊,因此我使用Miro軟體來展示大家每個Sprint要完成的事情,也讓大家把每個任務的完成進度寫上Miro,如此一來便能一目了然大家的進度及瓶頸,這個做法充分的展現了透明化的精神;再來是檢核性,我們秉持著Daily Scrum的精神,每天都要開15分鐘的會議,確保大家都有在軌道上,然後Sprint Review的時候檢查每週翻譯的章節有沒有問題,並不會因為團隊成熟就省略這個動作,否則就失了Scrum的精神了;還有最後一個成功關鍵是不斷調整,每一個新的Sprint都會依照上一個Sprint的缺失去做調整,讓一次一次更好。」雖然三個要點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往往比理論難上好幾倍。
與大師一同見證台灣敏捷里程碑
這本翻譯書籍的完成,還有一項歷史性的意義:周龍鴻與翻譯團隊邀請Roman Pichler一起見證台灣的敏捷新里程碑。雖然過程並非那麼順利,但在大家幾番努力之下,Roman Pichler終於首肯,因為Roman Pichler感受到了台灣翻譯團隊的熱情以及期望台灣敏捷的環境能更好的這份心意。雖然Roman遠在英國,但周龍鴻善用線上會議軟體,安排了一場與PO大師Roman Pichler對談的專訪,透過視訊的方式和台灣的翻譯團隊、敏捷夥伴們分享撰寫這本書的動機,作為這本書的發表會。周龍鴻期望能夠把這一本經典著作完美、精準的將原著的精神呈現給台灣的讀者們。希望能夠將這本書寶貴的知識與經驗,帶給更多在台灣Agile之路上努力前行的夥伴。
文章出處 : 《專案經理》雜誌2021年6月號21世紀敏捷人才攻略 Be an Agile 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