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看過,應該也會聽過……《我可能不會愛妳》《花甲男孩轉大人》這些超夯的電視劇,背後有個努力行銷的推手,巧妙地用故事包裝故事,深根情感的連結,讓每個步驟都被看見,她是金鐘認證『結果娛樂』營運長蔡妃喬。
成功需要多方學習 掌握全盤細節
關於做影視的行銷,她形容就是將作品「擴大化」,能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個作品的樣貌,並發揮在市場的力量、帶動經濟循環。不過,行銷不一定是在幕後不被人家知道的工作,行銷其實也能成為像是演員、劇本、導演、工作人員的一份子那樣的一個存在,屬於戲劇的一部分。
除了創意激盪以外,還需要下苦工去做滿十足的功課,才能做出多樣化的有效行銷。例如蔡妃喬在做《花甲》的行銷時,學習到了戲劇行銷與電影行銷的不同之處,雖然《花甲》電影作品是延續了同系列戲劇,但電影的上檔宣傳卻有不同階段的時機考量,不像戲劇能夠有時間去累積足夠聲量,「上映」與「下檔」的時間排程、南北地區習慣不同,要是沒有特別去做過其實不容易體會到眉角。
又或者是遇到了全新的題材,就得去鑽研其中的知識。像是近期的電影《寒單》在沒有接觸到之前,其實也不太瞭解寒單的文化,平時只知道每年元宵節會有這個活動,但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光著上身去被炸,到底是要「還願」或是「祈福」?若是不想做表面的行銷,就得必須非常地清楚故事後面的故事到底有哪些,當然從中也能獲得許多的額外的知識。她在這次的行銷活動裡,也邀請到了愛看電影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請他用他看了電影後的立場去思考「拍這部電影的理由」,用映後直播的方式與網友分享,成功引起討論、帶起話題。
她也用生活享受工作,當初的《我可能不會愛妳》網路的粉絲人數極高,因為戲就算結束了,她還是持續的在社群分享生活化貼文,延續那種像是每天晚上朋友開心聊天、大家一起經營氛圍的概念,才讓粉絲繼續攀升,創下新高。
行銷的「知識管理」
近年來社群風靡,平台使用的年齡層也不一,在這些多元能夠曝光的管道,如何說出文章、寫出正確內容讓戲劇被看見是重要的,通常會找上專業行銷的戲劇,通常是對自己作品期待度高、或是本身團隊內沒有這樣的人能夠協助,就會把這樣的行銷工作交由她們來規劃,專業度仰賴時間經驗的累積,行銷點子不是憑空出現,而是『知識管理』。
蔡妃喬為了更貼近好的行銷,平時就養成收集的好習慣,會去閱讀各種類別的小說,她比喻,例如閱讀到「戰爭」的題材,把閱讀中體會到的一些流離失所的「感覺」,放進她知識管理的盒子裡,等到需要時就能夠派上用場。她本身更結合電影本科系所學,能用她學習到的相關專業來分析一部作品。看完一部電影時,若只是覺得「好看」那就顯得不專業了,她們必須去還解構出色調、敘事風格等等,將故事分解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去抓到其中重點,用輕鬆的話語及角度去進行推銷。
敏捷工作法讓團隊更有創意
不管以前她經營的社群有多成功,我們現在的趨勢轉變速度太快,分享當初過去的社群經營成功經驗已太過時,雖然不是行銷本科系,但她認為很多專業訓練跟不上實際的變化,為了跟上流行,有時候5-6小時內就得要生出來一系列文案,不會有太多企劃或整理資料的時間,保持彈性跟找出最大價值的事情就變成首要目標。
她的公司內工作成員不多,不像先前電視台大公司有較多團隊分工,所以基本上都是大家能做所有事情,案子一開始,她會先開戰情室大會,讓所有人先了解這個東西的本質,各自知道後就回去吸收,再抓出執行項目,並使用『白板工作法』貼上該做的小標籤,在標籤貼拿的過程當中,很多創意就會從中而生,團隊成員討論的當中,也會自主執行、自我組織,她分享,通常撕完之後,結案報告也做完了。
當初她學了敏捷純粹怕沒工作,但後來卻發現敏捷跟她已經在做的東西有些類似,她認為不僅僅是演藝行銷專案,任何企業內有小團隊都能夠這樣子做,用實作直接出來工作的流程,任務用筆寫在標籤上的好處,就是可以每次都再次決定它重不重要、以及需不需要做它。
將工作結合生活 保持熱情
娛樂產業是個光鮮亮麗的行業,每每流行的藝人來台總是瘋狂不少迷弟迷妹。但每個工作都還是有它的難處在,無論是拜託經紀人、或是滿足客戶各式的要求都要做好,若拿買菜來比喻,平時買肉送蔥,但是久了也許不買肉也會要求送蔥。擔任一位行銷人員比較難面對的是,外人不懂裡面的價值,辛苦花了時間,別人也許只覺得自己也能做相同的東西,常常也有上演「你講的東西我不認同,我講的東西你聽不懂。」
蔡妃喬認為行銷的秘訣就只是『通透的了解你的作品』,否則將會流於很俗面的堆砌文字,可能用心做了不一定有效,但是一定得要用心地去做。若是行銷演員群,也必須要知道這個演員之前演過什麼,於是現在演出了這個角色,從過往資訊去累積對他們的了解度,才能去重整出整個架構,雖然創業後比過去在電視台上班更辛苦,直到凌晨也不見得能休息,若把這個當工作將會很抓狂,但若把這些當作生活的一部份,才能夠永保動力與熱情。
持續用說故事的方法做行銷,對她來說是一種樂趣,未來也繼續幫廣告說出故事,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