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文, CSM 的認證心得分享|長宏部落格|長宏專案
目前位置:
首頁
長宏部落格
長宏部落格
912
王怡文, CSM 的認證心得分享

王怡文, CSM 的認證心得分享

王怡文, CSM 的認證心得分享

 

2020年3月份的CSM課程,當時全台處於嚴格防疫當中,即便如此,學員和導師、工作人員仍嚴格防疫,進修的心與堅決沒有被疫情延後。

我想分享這次參與長宏上課的3大收穫。

  • 主辦單位的流程安排
  • Scrum 的精隨學習
  • 結訓後的應用

首先,長宏主辦百人課程,從課前通知大家預習,更換講師的安排與學員的感受;現場防疫保護與工坊的流程速度掌控、作品呈現方式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沒有事前縝密的規劃與演練,面對百位學員,絕對無法有這麼精彩的進行。

SCRUM課程設計從WHY開始,而Roger老師從Team Building的傳球活動,逐漸引領大家進入Scrum團隊合作的精神。

如同事前預習課程,透過基礎理論帶入「3355」概念,3個角色、3個工件、5個儀式、5個價值觀,讓學員從活動中對Scrum概念印象深刻,

 

課堂的授課教練為Jacky, CST, 於2007年開始實戰敏捷開發,歷任過工程師、研發經理、敏捷教練等職務,所以老師對傳統開發過程的緩慢與效果不彰有相當的經驗。

因此,Jacky老師近年對大型組織的大規模敏捷轉型,致力推動敏捷轉型以及各種工程實踐

敏捷的100個障礙讓我心有戚戚焉,簡單幾舉個一般公司專案管理或者執行悯節常見問題。

立如: 僵化的矩陣式管理結構,團隊與團隊之間的衝突,不切實際的計畫,強制性但無效的流程,沒有產品待辦清單,沒有定義何謂“完成”, 沒有跟蹤障礙。

知道問題與有效解決問題是兩回事。課堂中,學員問了不少相關問題,講師都能依依從過往經驗,或者正確觀念跟學員釐清,譬如學員問到,敏捷強調做最有價值的事,那是否撰寫文件耗時就應該被停止?

講師回到文件的初衷,大部分是為了雙向溝通,如果可以已圖像、數據其他方式有效溝通,當然可以將文件化繁為簡,要看文件的初衷目的是什麼。

 

結訓後的應用,才是真正的挑戰開始。對於公司大部分同仁尚未知敏捷/Scrum 為何物之前,我能做的是逐漸引導,自己站在SM的角色協助同事排除開發問題,並將敏捷透明、調適、檢視三大主軸思想,帶入團隊,已漸有成效。

當然,一個人的力量不足,我期許自己先以身作則,敏捷運行效果被同事、主管認可後,也推薦同事進修敏捷。

 

---王怡文, CSM

 

※看更多:

常用龍舟來比喻Scrum的三個角色,

我們製作成動畫版囉,

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簡單認識敏捷>>https://youtu.be/nJ8_-jIpjaA